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黄其励:充分发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作用

2023-09-07   中国能源报   阅读量:810

    9月6日,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主办,以“数字引擎  储动未来”为主题,重点聚焦新型储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赋予新动能、新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近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目前,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6月,我国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已突破8亿千瓦。未来,新能源发电仍然会持续加速发展,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新型电力系统。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力系统也面临着“保供应”和“保安全”两个挑战: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靠天吃饭,电力电量时空分布不均衡,加上用电负荷日益尖峰化,以及极端气候的影响,给电力可靠供应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设备具有低抵抗、弱支撑性,大规模接入会导致系统转动惯量降低、调频能力下降,系统安全稳定风险凸显。


    这需要我国储能产业尽快发展。储能具有灵活调节、快速响应、主动支撑等优势,既可布局在大电源、大电网的关键节点,也可作为分布式智能电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关键装备之一,可储可放、兼容并举,可及时有力地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储能将在新型电力系统“双保”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抽蓄和电化学储能将共同占据我国储能体系主体地位。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应用条件,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发展速度最快、应用前景最广的储能技术。抽水蓄能将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实现可开发站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未来,新型储能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飞轮、压缩空气、氢储能等新型储能在部分指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是电力系统多元应用的备选,安全性相对可控。但在综合技术经济性指标方面离实际应用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标准和应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实际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与评估。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其技术经济性水平有望进一步改善,结合特定场景需求,基于部分指标的比较成本优势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应用。

    发展要建立起系统观念。实现多层级、多环节、多类型统筹发展,做到风光水火核储等多能互补发展,协调促进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充分利用资源组合、时空互补的优势,保障电力稳定供应;要做到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协调,考虑新能源资源与负荷特性,要推动源、网、荷各环节多场景的多元储能应用;要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构建多样的储能应用场景,快速调节性能,在削峰填谷、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功能,用于解决电力系统月度、季节性不平衡问题。

    市场驱动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一是推进现货市场,充分发挥电力现货市场作用,进一步完善优化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配套机制;二是加快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建设;三是落实市场主体身份,推动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或作为虚拟电厂聚合资源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交易;四是积极发展共享储能,建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的运行机制,最大发挥储能的作用。

    在协同创新方面,要发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作用。在技术创新上,储能重大技术急需进一步扩大攻关突破,不断提高储能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寿命;管理创新上,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制度保障作用,破除传统政策机制的堵点,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储能是重要的灵活调节资源,是电力系统安全、灵活、高效运行的保护神。新能源和储能是能源转型列车的双轮,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当中的作用。


    文丨本报记者 林水静/整理

黄其励
中国工程院院士
热能动力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