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院士现身南通大学“道德讲堂” 生动诠释爱国奉献精神

2019-09-26   南通大学   阅读量:104

 

    9月25日,在南通大学“道德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育部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教授向师生讲述了“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顾晓松院士为代表的原南通医学院优秀知识分子群体,由3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教师组成,他们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相关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他们以振兴中华、报效祖国为己任,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奋斗。他们曾经都有机会出国发展,但却多次放弃国外高薪聘请,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在岗位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正是有着这样的报国理念,顾晓松院士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在组织工程化神经研究领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该群体中的管怀进、刘红、刘璠等也都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讲堂上,顾晓松院士深情讲述了在艰苦岁月中带领团队投身医疗事业的奋斗历程。不足8平方米的研究室,自己搭建的试验台;寒冬腊月,为了实验成果,双手泡在冰水里裂开了口子;在家人团聚的除夕,他和他的团队依旧泡在实验室奋战……1993年,顾晓松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进行客座研究,德方以高薪挽留,但他毅然选择带着最新成果飞回祖国。他表示,每次走上国际讲台做学术交流,他都会带上印有长城图案的名片,因为此时他代表的是中国科学家。顾晓松院士寄语大学生笃学历练,胸怀天下,做堪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在南通大学,“道德讲堂”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抓手。近年来,该校持续深化师生道德建设工程,成功举办了道德讲堂活动30余场,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时代气息、催人向上向善的道德讲堂精品。学校在开展常规活动的同时,还实施了“活动观摩制度”和“三堂融合制度”,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已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反响。(范苏 乔心怡 邓晓露 丹丹)

顾晓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