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邱竹贤:中国铝业之父

2021-05-24   东北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118

    邱竹贤,1921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邱竹贤最初的理想是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去痛解难,救死扶伤。可是父亲突然病故,14岁的邱竹贤学中医的念头也因此消散。

邱竹贤院士

    1935年夏,邱竹贤在海门中学一边读书,一边在图书馆里勤工助学。他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从书上了解到地壳中含有8%左右的元素铝,这意味着这种含量如此丰富的金属就在我们脚下,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把铝从泥土中提取出来。这个梦想,让邱竹贤清苦的生活有了乐趣。1939年秋天,邱竹贤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

    1943年邱竹贤大学毕业后,进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所属的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炼铜车间任技术员。当时,中国民族工业中还没有炼铝业。1945年秋天,邱竹贤参与了中国工业史上第一次炼铝试验。电解槽的电流3000安培,电解槽钢质外壳下面用柴火和木炭加热作为辅助热源,因为原料有限,电解槽只能保持很低的电解水平。数天后,终于得到少量的铝球。面对此情此景,想到西方成熟的炼铝业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邱竹贤的内心百感交集:中国的炼铝事业要奋起直追呀!作为中国知识分子,邱竹贤被现实赋予了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了台湾高雄铝厂。邱竹贤等20多名技术人员奉调到此工作,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铝工业。1947年,高雄铝厂开工生产,邱竹贤担任铝电解车间工程师,并启动了首台2.7万安培电解槽。两天后,铝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此时此刻,回望1945年的炼铝试验,邱竹贤真是感慨万端。

    1949年3月,怀着对新中国的憧憬,邱竹贤毅然回到了久别的家乡。作为新中国唯一一位有炼铝经验的工程师,邱竹贤担任了新中国的第一个铝厂——抚顺铝厂——的计划科科长。为了迎接即将恢复的铝生产,人才培训尤为紧要。要授课,却没有教材,怎么办?邱竹贤根据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台湾高雄铝厂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与苏联专家接触中的学习体会,并查阅文献资料,自己编写了铝冶炼的专业性教材——手工钢板刻印的线装书《铝电解》。此书也成为中国铝工业史上第一本铝冶炼教材。

两年后,这本线装书的第一批读者顺利毕业,成为新中国铝镁冶炼和加工事业中的骨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邱竹贤开创了新中国铝冶金教育的先河,新中国的铝工业就是在他的《铝电解》上起步的。

线装书《铝电解》

    1955年邱竹贤到东北工学院任教。在这里,他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有色金属冶金学科,继续他的铝冶金科研和教育工作。在这里,邱竹贤极大的发展了融盐电解理论,成为铝冶炼工业的重要里程碑。

邱竹贤在工作现场

    铝工业是用电大户,节能研究是其题中之义。邱竹贤在研究融盐电解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减少电解槽的热损失系数、提高电流效率和保持能量平衡等三条节电基本规律,探索出了铝工业节能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为建设和发展我国铝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5年,邱竹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生一段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七。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茅以升的一段话,也是邱竹贤非常喜欢的名言,“茅老以造桥闻名于世,他是我的老师。我靠炼铝度过此生,也将奋斗不已。”

    2006年7月28日,邱竹贤与助手们刚刚翻译完的专著《铝电解》还散发着墨香,他就安详地闭上了双眼,走完了86年的人生旅程,实现了他终生与铝为伴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