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一辈子用得着,几代人忘不了”的科普读物 《十万个为什么》50年问不停
2011-04-01
央视网搜索
阅读量:141
本报讯 (记者 姜小玲)曾获得“一辈子用得着,几代人忘不了”美誉,并被千千万万的读者推选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出版至今已经半个世纪。昨天,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院士风采馆召开了《十万个为什么》出版50周年研讨会,并宣布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科普图书,内容主要是以贴近生活的内容与通俗浅显的文字,来解释科学严谨的知识。丛书自1962年出版以来,历经三次大规模修订,由最早的8册扩展为24册。到目前为止,此套丛书已累计发行上亿册。可以说,《十万个为什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几代编辑的心血,汇聚着数百位科学家和科普作者的精心创作,我国科学界、教育界、出版界的支持,李四光、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苏步青等诸多科学家都曾担任此书的分册主编。基于此,《十万个为什么》堪称是“国宝级”的图书。中科院院士池志强坦言:“它差不多是所有中青年科学家的启蒙读物。 ” 参加研讨会的科普作家叶永烈称自己是与 《十万个为什么》共同成长起来的。 1959年,十九岁的叶永烈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三年级的学生,暑假里留在学校创作了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以诙谐有趣的文笔讲述了化学元素碳的故事,少儿出版社的曹燕芳编辑发现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在《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开始组稿时,叶永烈接到了一个“为什么”清单,“我试着写了5个寄去,她一面热情地给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之处,然后要我继续写下去”、“我是初版本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写这套书时我只有20岁。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叶永烈提起这部作品时仍然思绪万千。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飞速发展,在网络通信、低碳环保、基因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日千里,上世纪90年代的《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在知识内容上已经无法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需要,因此少儿出版社启动此次重编计划。据悉,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仍坚持“大学者写小文章”的原则,邀请科学家和著名科普作家共同参与编纂,并用大量的彩色图片向读者展示当代科技前沿的“美与魅”,在“为什么”条目选择方面,也将面向全国青少年征集,力求回答青少年最疑惑的问题。 据悉,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被列为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力争在明年年底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