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第三期“北方医药高峰论坛”在哈医大举行

2012-06-26   央视网搜索   阅读量:28

东北网6月26日讯 6月21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期“北方医药高峰论坛”在图书馆四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以地方病为主题,邀请了美国克利夫兰大学孙学龙教授、学校地病中心和各领域资深专家及优秀青年学者30余位与会。论坛由药学院院长、基因组中心主任刘树林教授主持。  刘树林教授首先对孙学龙教授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他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孙学龙教授肯定了论坛对科学思维交流的积极意义,并希望能够与我校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科研合作。  本次论坛共有5位地方病专家作了主题报告。首先,由地病中心克山病研究所王铜教授作了题为《克山病之转化医学》的报告。他介绍了克山病及其研究成果,并强调了克山病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疑问进行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他的报告是对上期论坛杨宝峰院士提出对克山病开展深入合作研究的落实。然后,地病中心大骨节病研究所周令望教授作了题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历史与现况》的报告。周教授围绕大骨节病的病因学研究、发病机制、流行机制做了详细的说明。研究所希望在“十二”期间能够和学校相关领域专家合作,共同对大骨节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探讨真菌毒素、低硒环境与疾病的关系,深入探讨与软骨损伤与修复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  接着,地病中心主任孙殿军教授以《我国重点地方病流行、防治与研究》为题,针对一系列地方性疾病,做了高度凝练的系统性介绍。孙教授说,地方病的概念多种多样,而适合我国地方病定义的是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孙教授着重介绍了其中8种疾病,鼠疫、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血吸虫病、布鲁氏菌病,在与这些疾病抗争过程中,我校的专家学者,如伍连德博士、于维汉院士、杨建伯教授等,都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未来,地病中心将针对这些地方病,加强各领域交叉合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随后,地病中心高彦辉博士作了《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报告。他详述了我国在砷中毒防治方面的各项工作,同时报告了研究所在砷暴露人群健康损伤标志物研究及砷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后,地病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刘守军教授作了题为《碘缺乏病与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的报告。他围绕U型曲线、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我国碘缺乏病状况等5个方面,介绍了这两种疾病的概念、防治情况及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分子生物学机制。5位地方病专家的精彩报告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并引发热烈讨论。  杨宝峰院士在论坛上强调说,我校地方病专家为国家的地方病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今天的地方病专场汇聚全校各领域专家学者,在这个平台上大家探讨寻求进一步深入合作研究,相信会有很大发展空间,力争取得更大成果,尤其在转化医学上有所突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校几代学者前赴后继,在地方病的防治、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地方病的再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校优势学科更上一层楼,同时还可能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设在我校,以这一优势资源为依托将进一步带动各个学科间的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