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港珠澳大桥用上山东高速造桥技术

2012-02-19   央视网搜索   阅读量:11

本报青岛讯 历时4年多建成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不仅改写了“青黄不接”的历史,也为我国海上大型桥梁建设积累了成套的先进技术经验。2月14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山东高速集团自主研发的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其核心技术已为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所采用。  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技术曾获200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是一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桥梁水下基础施工技术的一项空白。该技术发明比传统工艺提高工效50%,节约工时30%以上,减少承台海中作业的时间,降低作业风险,增强结构的耐久性,在胶州湾大桥6个合同段573个承台施工中获成功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对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技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技术解决了跨海大桥非通航孔桥承台水下施工、防腐蚀和防撞等问题,是一项原创技术,将为今后水上桥梁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非通航孔桥承台是跨海大桥基础水下施工、防腐蚀难度最大的分项工程之一。青岛胶州湾大桥承台具有以下特点:承台数量多;海上自然条件恶劣,在跨海桥梁工程中,承台施工受水环境影响最大;处于特别严重的腐蚀环境中,在水下对承台进行防腐处理非常困难。传统施工中,为避免风险、缩短工期和进行防腐涂装,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其他多座跨海长桥均将承台底提高到低潮位以上,利用低潮位,在干环境下进行封底和防腐涂装。上述措施虽改善了施工条件,但低潮时基桩外露,对桥梁景观影响很大,并使基桩处于更严重的腐蚀环境中。  在胶州湾大桥建设过程中,为了不破坏胶州湾海域的整体效果,须将承台淹没在水下,按常规方法施工虽然技术较为成熟,但工序多、周期长、成本高。山东高速集团研发了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术,综合解决了跨海大桥非通航孔桥承台建造和使用中的一系列问题:施工周期短,工程成本低;混凝土套箱为承台提供永久性保护,大幅度提高了承台的耐腐蚀性能和抗船舶撞击的能力。  该技术核心成果主要有:发明充气胶囊水下无封底技术,实现了10米水深下的无封底方法创新,是我国围堰施工技术的重大突破;发明弹性应力吸收层预防套箱开裂技术,成功解决了混凝土套箱开裂老大难问题;发明利用套箱提高承台耐久性新技术;发明套箱提高承台防撞能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