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百年华西 开成都教育国际化之先河

2014-06-29   成都日报   阅读量:99

ampnbsp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可以称得上我省最早实施“教育国际化”的学校。百年前的1908年,该校的前身“华西协合中学校”,由英、美、加三国教会联合创办。ampnbsp百余年来,几经变迁,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融通中西教育理念,逐渐发展成为了我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培育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著名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原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胡绩伟,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陈志让,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西南财大原校长王裕国,国家足球队前队长马明宇、朱平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先后有7名校友成为全国知名大学的校长或常务副校长。ampnbsp近年来,该校励精图治,以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为动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逐渐形成了以“和谐”、“多元”为特征的办学指导思想,不仅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据了解,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继去年实现本科上线率超过70%,上线人数超过400人大关的重大突破后,该校在今年的中、高考中再创佳绩。高中实验班一二本上线率达到成都市超一流重点中学的平均水平,高考绝对上线人数名列大成都所有省级以上重点中学前列。ampnbsp如今,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已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办学目标:以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为学校的生命线,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内领先、全市一流、省内知名的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ampnbsp教育国际化ampnbsp先驱强调中西融通ampnbsp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是我省乃至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突破文化闭塞的高级中学之一,曾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有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的现代化人才。ampnbsp1908年,由英、美、加三国教会联合创办于华西坝的“华西高等预备学堂”是成都华西中学的前身。当时,四川省最高学府仅有一所高等学堂,尚无大学之预备,故初名“华西高等预备学堂”,民国成立后,改称“华西协合中学校”。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成立之初与中学共为一体;1914年大学、中学渐渐发展,始各分立。作为华西协合大学的附属中学,学校创建之初,在办学思想、办学体制、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具有了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的特征,注重传播现代思想意识和现代科技文化。ampnbsp成都华西中学是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结晶。学校的创始人是启尔德(加)、毕启(美)、陶维新(英),由陶维新(Divadson.R.J)担任首任校长,此后,加拿大人罗成锦(H.D.Robertson)、美国人沈克莹(K.L.Simkin)相继担任校长。ampnbsp1910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的杨少荃于1914年出任成都华西中学首任华人校长。在任24年,他推动了学校中西文化的交融,不断强化现代意识与国际视野,弘扬国家观念与民族精神。成都华西中学中西文化的交融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高中公共必修课当时就开设有国文、英文、社会问题、文化史、科学概论、体育等,文科、理科、师范科各自增加必修课与选修课,既有体现现代科学发展的课程,如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应用力学、解析几何等,又有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如国学常识、文学史、文字学、本国地理、本国史等,真正做到了中西文化合璧。ampnbsp和谐共生ampnbsp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ampnbsp新的成都华西中学占地面积120余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是我市主城区面积最大的公办重点中学。学校四季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鲜花绽放、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是四川省绿色学校、成都市园林式学校。ampnbsp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学校文化精神的物质体现。成都华西中学校园的建筑布局,留存了百年办学的历史记忆,蕴含了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体现了百年教育的精神品质。成都华西中学建筑功能实用、布局合理。初中楼、实验楼与高中楼联体,行政楼与艺体楼(现用作高一教学楼)联体,均形成三面围合之状,方便师生;从分布看,运动区远在教学区左侧,生活区在教学区南端,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结合、互不干扰。ampnbsp漫步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镌刻有“诚笃严毅”四字校训的纪念碑上,记载了学校办学历程和名人题词,成为学校百年文化的缩影。而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陈志让、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等四名院士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五校友的胸像,与校史陈列馆相映生辉,使学校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互为表里。让每一面墙壁都有文化,是该校呈现百年办学文化特色的载体。围绕“和谐教育”的办学思想,学校以培养“爱、严、实、合、新”的教风和“志、勤、真、思、博”的学风为目标,搭建多元平台,培育和谐文化。ampnbsp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和谐教育主张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多元发展;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对各具个性与特长的优秀学生实施“英才教育”;同时,在多元育人模式下,积极开展分层推进教学。ampnbsp去年,成都华西中学又开始了新一轮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制定了《成都华西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案》,在运动区两个标准足球场的隔断处,以铝板腐蚀成像的方式,展示包括朱平、马明宇在内的7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比赛照片,在人工草坪足球场底端墙上,展示成都华西中学历史图片中运动员的健美身姿,在校门外校园文化墙上,展示学校百年办学的历史和培育的优秀学子。ampnbsp教学升级ampnbsp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ampnbsp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能动资源、可持续发展根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是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求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ampnbsp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校长胡齐鸣介绍,该校采用富特色、具实效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以师德教育为先导,以团结协作促发展。围绕新课改,该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归宿”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学校以高品质培训为抓手,全力以赴课程改革,该校高中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先后赴海南、上海、天津、山西等地实地培训,并参加四级课改培训,由此带来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得到展现,话剧在语文课堂上穿插,历史课上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在感悟中掌握教学灵魂、教学主题。而名优示范、青蓝结对的教师培养模式,则以长期高频率的教学研究、听课帮扶的形式,促使了一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ampnbsp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长期秉承细节德育、自主德育发展。学校全体教职工每天早、中、晚轮番进行校风督查,并深入到社区和街道,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和制止,对净化校园和周边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推动了学风、校风的根本性好转。ampnbsp近年来,学校教育科研持续深入,2013年就圆满完成了“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简称cop课题)和“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多元发展”两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本学年,学校进一步开展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COP平台》的研究和实践,吸引了30余位骨干教师参加,把教育科研的成果真正应用在课堂上。ampnbsp2013年,学校首次实现搬迁后高考硬上线人数超390人,比2012年增加近220人。综合上线超440人,比例达73%;文科首次实现本科硬上线超越66%,居成华区第一。今年高考,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再创佳绩,在去年的基础上更上层楼。ampnbsp弘扬传统ampnbsp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化视野ampnbsp作为具有西学文化的先驱,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始终秉承教育国际化传统,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特色学校建设,早在2011年就设立了国际部,并与著名的牛津公学合作创办了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作为省、市教育国际交流的窗口学校,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相继与法国路易·萨宝兰中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中学等结成友好学校,并与英国莱斯特郡贝尔瓦中学达成教育合作协议。ampnbsp去年6月,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开全市先例,组织10余位学科代表赴英国三所友好学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回访。强烈的理念冲击和细节塑造,让教师们在对比中思考学校教育的发展之路。老师们在考察中发现,英国教育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它的实用性,“英国基础教育注重实用性、多元性、选择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教师则从“中西百年名校”的角度,总结出英国百年名校历史厚重、校风严谨、因材施教的特点。以上观点,正与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多元驱动、和谐共生”的文化建设不谋而合。实地考察为教师带来的全方位冲击,由此带来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转变,从根本上助力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提档升级。ampnbsp胡齐鸣表示,成都华西中学将在多元、和谐的教育思想指引下,以高中课程改革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为核心,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化视野,积极推进以全体学生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多元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和谐教育,努力探索多元育人模式的构建。ampnbsp周波文(图片由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提供)ampnbsp相关链接gtgtgtampnbsp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简史ampnbsp1908年,由英、美、加三国教会联合创办“华西高等预备学堂”;ampnbsp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大学与中学共为一体;ampnbsp1914年,正式定名华西协合中学校;ampnbsp1953年,学校更名成都十三中;ampnbsp196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直接联系学校;ampnbsp1978年,学校被评为成都市重点中学;ampnbsp1982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ampnbsp1998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校风示范校;ampnbsp2000年,学校从市中心青龙街原址迁建到八里小区,累计投入近两亿元,建成了一所高规格、现代化的校园,并恢复“成都华西中学”校名;ampnbsp2002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ampnbsp2004年,为探索新时期大学、高中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加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牌。
邱蔚六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口腔颅面外科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