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顾晓松院士发现脊髓神经恢复机制

2018-07-22     阅读量:20

  中青在线讯(徐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授顾晓松及哈佛大学医学院何志刚研究组合作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Reactivation of Dormant Relay Pathways in Injured Spinal Cord by KCC2 Manipulations”研究论文,首次证明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的紊乱是脊髓神经损伤后阻碍功能性恢复的一个重要机制,同时探讨了通过平衡脊髓内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可以有效提高功能性恢复新的治疗策略。为脊髓损伤的病患神经功能性恢复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可望在临床上给脊髓损伤病患带来新的治疗措施和康复希望。

  据了解,这是南通大学研究成果首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顾晓松院士课题组于彬博士为该文并列第一作者。

  近5年来,双方共同聚焦脊髓损伤后功能性恢复机制的研究,以直接筛选小分子药物为突破口,研究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备且全球领先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研究系统和方法,在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和功能性恢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发现,通过调控细胞膜离子通道蛋白KCC2可以有效拮抗抑制性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性,改善由脊髓损伤引起的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紊乱和失衡状况,加强“脑-脊髓”神经旁路信号的传递,从而有效增强运动性功能的恢复。该发现颠覆了传统的脊损损伤后促进功能性恢复机制研究的思路,将研究方向和重点从传统的加强神经元的兴奋性刺激,聚焦到平衡神经元的兴奋性上。

  据悉,全球每年新增脊髓损伤患者超过30-50万人,脊髓损伤患者在中国已超过500万。目前临床上脊髓损伤后功能性恢复是世界尚未解决的重大医学难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脊髓损伤后阻碍功能性恢复的机制不清楚。这一发现将成为研究脊髓损伤机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及治疗脊髓损伤病人新的靶点。

教育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