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中国院士馆

朱光亚

(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家科学技术特别是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织领导者之一。参与组织、领导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在原子弹、氢弹技术突破及其武器化,以及持续发展核武器技术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参与领导秦山核电站筹建、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国家高技术研究的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

  • 1

    这是80年前,“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的西南联大全英文作业本

    <imgsrc="data:image/jpeg;base64,/9j/4AAQSkZJRgABAQAASABIAAD/4QBMRXhpZgAATU0AKgAAAAgAAgESAAMAAAABAAEAAIdpAAQAAAABAAAAJgAAAAAAAqACAAQAAAABAAAHgKADAAQAAAABAAAEOAAAAAD/7QA4UGhvdG9zaG9wIDMuMAA4QklNBAQAAAAAAAA4QklNBCUAAAAAABDUHYzZjwCyBOmACZjs+EJ+/+ICPElDQ19QUk9GSUxFAAEBAAACLGFwcGwEAAAAbW50clJHQiBYWVogB98ACgAZAAAAHQAcYWNzcEFQUEwAAAAAQVBQTAAAAAAAAAAAAAAAAAAAAAAAAPbWAAEAAAAA0y1hcHBsw5g2WpACbqs/4fFMUvs2o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KZGVzYwAAAP
  • 2

    回忆朱光亚:不用浮名绊此生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的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的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这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的颁奖词。朱光亚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他一生立志核科学研究,潜心教学育人,为国家核科学事业和吉林大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45年,21岁的朱光亚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留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朱光亚随华罗庚、曾昭抡、吴大猷三位科
  • 3

    朱光亚等:坚守理想,钟情事业

    我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刚刚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郑哲敏院士,一生坚守一个原则,“潜心做研究,少点社会活动,少点商人气息。”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对自己一生也有一个评价:“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实际生活中,拙于交往的人,多精于事业。他们不喜欢张扬,不善于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把任务完成好。正是这样的人,支撑起我们的事业,挺直了中国的脊梁。拙于交往并不代表交际能力差,而是不愿意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经营人脉关系上。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工作之外的事忙多了,用在事业上的心思就分散了。诚如“当代毕升”王选曾说:“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少些事务,多些务实;潜心钻研,挖井见泉,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让世人尊敬的大师专家,就是因为他
  • 4

    一生只做一件事

    去年2月26日,一场春雪悄然洒向京城。一片肃穆的银色中,我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走完了87岁的人生。“我一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他曾说。从22岁赴美国考察原子弹,到35岁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领军者;从见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到全面领导和组织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朱光亚的一生与中国核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处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科技决策的高层。在核武器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键时刻,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决心。无论是发展方向的抉择,还是核武器研制和核试验关键技术问题的决策,他都起到了主导作用,为中国特色核武器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位传奇科学家虽然已经离开了他始终牵挂的祖国和事业,但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却如同寰宇中那颗明亮的“朱光亚星”,将永远光耀后世。“中国人要做出原子弹,只能靠自己”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许,大西北的戈壁滩上骤然闪出一道强光,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看到半空中正在升腾的蘑菇云,朱光亚潸然泪下,近20年的梦想,此时终于实现。1945年8
  • 5

    斯人远去 浩气长存

    又是一年春草绿。京城黄寺的寓所门前,草坪已经返青,玉兰树含苞待放。附近的人们每当从这里经过,仍会不自觉地回忆起那个熟悉的身影。朱光亚,斯人虽已远去,身后却浩气长存。“两弹”功勋1942年夏,18岁的朱光亚进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在这里,朱光亚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孙、饶毓泰、吴有训、吴大猷等教授,并很快显露出自己的天赋才华。1946年,朱光亚与李政道等一起,漂洋赴美。“……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1950年春,获得博士学位后的朱光亚放弃优厚的工作生活待遇,作出了归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坚定选择。归国途中,朱光亚联合51名旅美留学生,并牵头起草了这份激情洋溢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归国后,朱光亚相继在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后来的国防科技事业尤其是“两弹一星”研制储备了大批人
  • 6

    舍得功名耐住寂寞

    在“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工程院组织51位新当选院士召开座谈会,在学习中纪念朱光亚的赤子情怀和科学精神。“老院长朱光亚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勇于创新、严谨求实,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他是全体院士的骄傲和楷模,也是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在主持词中评价道。作为朱光亚的下属和学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赵宪庚院士满怀深情地说“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奋战在科研一线,朱主任始终不改科学工作者的本色。国家给予我们极大的荣誉和信任,我们更该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要舍得金钱耐住清贫,舍得功名耐住寂寞,舍得玩乐坐稳冷板凳”。座谈会上,新当选的院士们纷纷发言表示,对前辈朱光亚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把他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为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李天初院士说作为一名新院士,我要时时以朱光亚院长‘让院士队伍保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水平’的要求衡量自己,主动解决国家急需,努力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始终坚
  • 7

    追忆吾师朱光亚

    我有幸当过朱光亚先生的学生,那是1958年—1959年期间,当时我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反应堆工程专业四年级,读反应堆物理实验课,就是朱光亚先生从北京原子能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来执教的。朱光亚先生的授课内容包括反应堆如何启动,中子通量密度、中子能谱、动态参数等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讲课语言精练、严谨、深入浅出。先生刚劲有力的粉笔字,也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
  • 8

    朱光亚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ampnbsp朱光亚同志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宜昌,原籍湖北汉阳。1941年9月,考入重庆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1942年夏,转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接触中共地下党员,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和熏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毕业留校任助教。1946年9月,进入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并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工作,发表了《符合测量方法(I)β能谱》等多篇论文,1949年秋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留美学生进步团体,并担任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主席,密切关注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经常组织爱国进步活动,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ampnbsp1950年春,朱光亚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归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