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中国院士馆

杨嘉墀

(1919.07.16~2006.06.1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我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导弹和原子弹自动化测试系统以及人造卫星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作出了突出贡献。80年代,参与倡导《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为我国高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1

    苏州院士丨杨嘉墀:一生为国 熠熠生辉

    原标题:苏州院士丨杨嘉墀:一生为国熠熠生辉不到30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36岁在美国就有自己的发明专利,却毅然回来报效祖国。今天的《苏州院士—致敬科学家》,我们认识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1919年7月,杨嘉墀出生在吴江震泽,杨氏家族是当地有名的丝业世家,杨嘉墀的小学时代就是在祖父兴办的丝业小学中度过的。“嘉墀”二字是祖父再三斟酌后取下的。<img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6/b234db8a24f547eb87c29aecdf4eefab.jpeg
  • 2

    永不落幕的功勋科学家精神——写在杨嘉墀诞辰100周年之际

    原标题:永不落幕的功勋科学家精神——写在杨嘉墀诞辰100周年之际他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863”计划倡导者之一,也是促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牵头建议者;几乎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他都会高瞻远瞩地提出重大建议,无论是导弹、人造卫星还是探月工程。2006年6月11日,杨嘉墀——这位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与科技事业奋斗一生的战略科学家溘然长逝。2019年7月16日,正值杨嘉墀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的学生、同事与朋友们再次追忆这位战略科学家功勋卓著的一生——为了不忘记过去,更是为了创造未来。01“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卫星被成功地送上天去”“出吴江,学哈佛,归国效力,八十七,做人做事皆楷模;精仪表,掌自动,再领信息,八六三,两弹一星建奇勋。”这是杨嘉墀逝世时,时任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叶培建送上的一副挽联,它高度概
  • 3

    他是一颗星——杨嘉墀院士的功勋

    杨嘉墀院士走了。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863高科技计划”的四位首倡者之一,他也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这从新浪网网友的评论中就能深切感受到。仅仅两天,就有上百条悼念他的发贴。这些网友的贴子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可见,对有功于国家和人民的科学家,人们是满怀敬意的。杨嘉墀院士参与了几乎中国所有卫星、飞船的研制或方案论证。从最早的“581”工程到未来的“嫦娥”探月,从当年未能实现的“曙光号”飞船到今天高奏凯歌而还的“神舟”号……1958年,他曾经参加我国的第一个卫星考察团,考察过前苏联的卫星和火箭,
  • 4

    搏击天宇傲苍穹:杨嘉墀

    游子归来展宏图1986年的春天,太平洋西海岸的洛杉矶飘洒着柑橘花的清香,这里曾经是“淘金热”的发源地,如今是美国宇航工业的重镇。100多位航天界的学者聚会,迎接来自中国的杨嘉墀等教授赴美参加宇航学术交流活动。此时此刻,在杨嘉墀的脑海里涌动的不仅仅是幸福的情感,更是中国要赶超世界高科技的雄心壮志。他的眼前又闪现出一幕幕逝去岁月的辛甘……1937年,杨嘉墀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4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系与应用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才华横溢的他先后在美国光开关公司、本雪尔文尼大学、纽约洛氏研究所工作。稳定的收入,幸福的小家庭,这一切理应使他心满意足。可是,越来越使他的心安定不下来的却是对祖国的思念。新中国站起来了,她在召唤海外游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用朝鲜战场上俘虏的美国飞行员交换被美国政府卡住的中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