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中国院士馆

于敏

(1926.08.16~2019.01.16)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 在我国原子核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成绩卓著,领导完成一套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在我国氢弹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为氢弹小型化和掌握中子弹技术再立功勋,是我国核武器物理设计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掌握中子弹设计技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 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获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42人中,有多位国企人的身影。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即日起,国务院国资委网站联合国资小新推出系列报道,今日推出第一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给于敏院士的颁奖词。在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中,这位没有任何留学经历、
  • 2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此生属于祖国 此生无怨无悔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张茜)9月29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下午,中国工程院召开学习袁隆平、黄旭华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袁隆平和黄旭华到场并发言。袁隆平首先发言。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说:“我今天和黄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最高的荣誉,我们感到非常激动,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也是一种鞭策,希望我们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我现在主要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搞杂交稻的高产、更高产、超高产。上午授奖的时候总书记还问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我们希望今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第二是搞海水稻,耐盐碱水稻。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其中有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我们计划在十年之内(将耐盐碱水稻)发展到1亿亩,每亩按最低产量300公斤
  • 3

    逝世8个月后,曾立下氢弹首功的老人被授“共和国勋章”

    今年1月16日,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在京去世。8个月后,这位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隐姓埋名28年,为氢弹研制立下“首功”……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于敏用行动兑现了对祖国的承诺。他曾说过,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这一生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便足以自慰了。国产专家一号1926年8月,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一个小职员家庭。高中时他就读于天津耀华中学,并以门门功课第一的成绩崭露头角。18岁那年,于敏考进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两年后,他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很快,这位年少有为的青年就展现出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他超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尤其受到教授们的欣赏
  • 4

    于敏,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

    编者按:治国重勋劳。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模范人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予功勋模范人物国家最高荣誉,彰显其政治声誉和崇高地位,向全社会发出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重英雄的强烈信号。即日起,新华社推出系列报道,重温英模们投身国家建设的丰功伟绩和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英模为党和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典型、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更好地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今天推出第一篇《于敏,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 5

    于敏: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无名英雄”沉默是金■解放军报记者张天南通讯员付思远潘振军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岁月的江河奔流浩荡。唯一不变的是,总有丹心赤子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总有殷殷志士愿为民族负重前行。
  • 6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无名英雄"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岁月的江河奔流浩荡。唯一不变的是,总有丹心赤子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总有殷殷志士愿为民族负重前行。那个爱皱眉头、喜欢思考的著名核物理学家走了。今年1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于敏去世,享年93岁。于敏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还是在2015年1月9日。那天,他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当年唯一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这样的“抛头露面”,于敏只经历过两次。上一次是1999年,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23位获
  • 7

    于敏:惊天的事业 沉默的人生

    于敏于春泽摄科研中的于敏,摄于上世纪90年代王建柱2015年1月9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89岁的“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坐着轮椅,缓缓来到主席台中央,接过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是党和国家的崇高褒奖,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耀。这一刻,距离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惊天“雷鸣”——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而严肃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由于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直到1999年9月18日,于敏才重回公众视野,作为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代表发言。在这之前,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隐姓埋名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国产专家一号“在我这里,除了ABC,其它都是国产的……当然要留学,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回来再给国家做点事,但不要到落叶归根时才回来,应该在开花结果的时候就回来。”——于敏1926年8月16日,
  • 8

    于敏:氢弹“首功” 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于敏: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于敏。于春泽摄科研中的于敏,摄于上世纪90年代于敏和夫人孙玉芹,摄于上世纪50年代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起2015年1月9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89岁的“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坐着轮椅,缓缓来到主席台中央,接过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是党和国家的崇高褒奖,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耀。这一刻,距离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惊天“雷鸣”——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而严肃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由于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直到1999年9月18日,于敏才重回公众视野,作为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代表发言。在这之前,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隐姓埋名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国产专家一号“在我这里,除了ABC,其它都是国产的……当然要留学,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回来再给国家做点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