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建议  >  观点建议详情

数智技术如何赋能终身学习——2024数字化终身学习国际会议观察

2024-11-13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阅读量:178

    佩戴VR设备上实训课、使用“人机对话式”AI助手辅助论文指导、打造全场景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空间……近日,“2024数字化终身学习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

    走进会议现场,许多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先进技术在终身学习领域的融合应用场景映入眼帘。在此次会议上,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成立全球数字化终身学习联盟。此次会议释放了哪些新信号?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创新学习模式,赋能“学”

    “你好,可以帮我修改一下这篇英语作文中的语法问题吗?”在数字化教学场景主题展上,面对记者的求助,上海开放大学最新研发的成人英语AI助手在几秒钟内给出了详尽的解答。

    “英语学习者在知识掌握、时间安排等方面存在大量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以大语言模型能力为基础构建的成人英语实训环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个性格特征明显的智能体角色,陪伴学生完成各种英语学习任务。”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郑益慧介绍。

    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贾炜表示,智能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定制化教学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个性化体验。

    不远处,一位护理学员穿戴着VR设备,进行养老专业实训。大屏幕上显示着学员VR眼镜里的第一视角画面,向参观者展示了学员通过AI技术所感受到的认知障碍老人的所见所感。

    “这是开放学习元宇宙的新应用——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上海开放大学民生学院院长范军介绍,“在传统的教学环境里,失能老人是无法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元宇宙教学空间利用虚拟技术打造了沉浸式的教学模式,为身处不同空间的学生同步创设了‘体验式、游戏式、实训式’三大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智能化的终身教育能够通过技术应用,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时空限制、打破语言障碍,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认为,不仅能让更多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跨学科和交叉学习,更有助于弥补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使更多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构建数智环境,优化“教”

    在现场,上海开放大学经管学院金融与会计系教师陈平平演示了教师如何利用“人机对话式”AI助手辅助进行论文指导工作,包括论文结构、写作技巧等前期指导,以及内容评估、修改建议等后期协助。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更加精准的教学设计与指导。”郑益慧表示,人工智能让传统的师生互动关系发生了转变,通过“师、机、生”三者协同,提高了教师的教研和教学效率。

    除了解决教师的教学难题,数字技术也在赋能课程层面的改革创新。

    “多媒体数智设备实时记录了部件搭建、玩具组装的生态改造过程,并通过分解提取与创新分析,为教师合作进行跨学科课程开发提供了全新数据库,也为学生提供了协同互动的学习资源,提升了学校课程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校长虞怡玲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认为,除了通过信息技术将艺术、编程、科技等与校本课程建立关联,还需要在日常教学环境中打破特定空间的限制,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让“教书的课堂”转化为“全场景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空间”。

    培养数字素养,迭代“育”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各类前沿数字技术正迅速融入教育体系,重塑着全球终身教育的格局与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持续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体系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在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看来,数字化终身学习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有机结合,推进功能性、平台型学校的建设,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推动产教研一体化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贾炜表示,希望未来能实现从“机器辅助人的发展”转向“人与技术协同发展”,教育者、学习者能和人工智能相互促进、相互加强,携手改变教育的前进方式,让人人都能成为具有数字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作者:本报记者 胡若晗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3日 第03版 版名:新闻·要闻

褚君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