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百岁人生与国家需要同行——记“叶铭汉先生与北京谱仪物理学术报告会”

2024-04-02   科技日报   阅读量:70

    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

    4月2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叶铭汉的生日。这位百岁老人为我国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组织召开“叶铭汉先生与北京谱仪物理学术报告会”。叶铭汉的同事、后辈、亲属聚在一起,共同回忆他的科研之路。那是一条开拓创新、矢志奉献之路。

    物理学家李政道发来贺信:“您是中国核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您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祖国正负电子对撞机探测器项目中的卓越领导,使您成为中国现代物理学的骄傲。您的学术洞见和卓越贡献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前行。”

    叶铭汉始终怀有对家国责任的担当和对科学的热爱。大学时,他离开西南联大投身抗日战场。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西南联大,走上实验物理的道路。1949年,叶铭汉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钱三强。后来,他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与我国第一台和第二台静电粒子加速器的研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叶铭汉全面负责了北京谱仪的设计和建造,作为高能所第二任所长,他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他领导全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按计划建成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并取得了许多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在致辞中说,如今,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从最初的中美两国10家单位不足100人,发展到如今的16个国家89家单位超过600余位科学家。这些成绩,离不开叶铭汉当年的开创性贡献。

    与叶铭汉共事60余年的高能所原所长郑志鹏研究员回忆,在北京谱仪的加工过程中,大家遇到过许多困难,但叶铭汉还是尽量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特色。那时,国内工业制造水平与谱仪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谱仪的许多子探测器精度要求高、材料复杂、技术难度大,光是找到适合的生产厂家就颇费工夫。那些工厂,大部分不在北京,有的还在交通不便的三线地区,工作人员得驻厂监督,常年离家。他们夜以继日工作,很少休假,毫无怨言。“在叶铭汉的带领下,北京谱仪人以这样的精神,顺利完成了部件加工,又投入到安装、调试工作。”郑志鹏感慨。

    当年,叶铭汉在作述职报告时表示:“中国科技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是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我们所的工作为国争了光!”

    “我们共同回忆这段旅程,是为了铭记他在科学研究上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年轻学者,希望他们学习叶先生为国奉献的精神。”郑志鹏说。

    会上,叶铭汉宣布从个人积蓄中向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支持青年科研人员从事高能物理研究。

    原因也很简单,为了他付出终生的事业,为了这个领域的年轻人得到更好的支持。

    叶铭汉的女儿叶如茵说,父亲的百年人生非常丰富,他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睹了战争和和平,也目睹我国科学发展从“一张白纸”到赶上世界水平。她希望,父亲叶铭汉继续见证、体验和参与中国科学技术的飞跃。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