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  先进事迹详情

捐赠300万元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叶铭汉院士这样度过生日

2024-04-02   新京报   阅读量:551

    “我国的高能物理研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绩离不开叶先生的卓越贡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致辞时说。

    今天(4月2日)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先生的百岁华诞。当天,“叶铭汉先生与北京谱仪物理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披着红围巾、精神矍铄的叶先生出现在会场,他决定向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成立“叶铭汉基金”,用来支持青年科研人员从事高能物理研究。

    在科学研究上做出辉煌成就的银发老人,以这样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方式度过了生日。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向叶铭汉先生献花。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参与建成我国第一台加速器

    叶铭汉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他的三叔——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是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人。叶铭汉在年少时就树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家国责任的担当,1945年,他离开西南联大投身抗日战场。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西南联大学习,其间结识了李政道,并结下深厚友谊。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核物理”的激励下,叶铭汉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钱三强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穷二白”的年代,为了建设我国自己的加速器,他又放弃攻读研究生,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研究实习员做起,追随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先生,参与我国第一台和第二台静电粒子加速器的研制,并在其上开展了核反应实验和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志鹏在报告中介绍了叶铭汉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的贡献。他说,V1是一台700KeV质子静电加速器,叶先生负责离子源、真空系统和加速器后期总装等核心工作。当时科研条件很差,国外禁运、封锁,器材奇缺,但全组成员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于1953年底初步建成V1——我国第一台加速器。

    北京谱仪的总设计师

    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叶先生转向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导研制和发展了漂移室、闪烁计数器、重粒子磁谱仪、多丝正比室等多种探测器,1978年在国内首先实现多丝正比室计算机在线数据获取,成功建造了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漂移室。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建设期间,他全面负责了北京谱仪(BES)的设计和建造,并作为高能所第二任所长,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他领导全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按计划建成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并取得了许多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

    郑志鹏说,在北京谱仪的加工过程中,叶先生和同事遇到了许多困难。谱仪的很多子探测器,如由主漂移室、簇射计数器和磁铁、线圈组成的大型探测装置要求精度高、材料复杂、技术难度大,对当时中国的加工水平是一个严峻挑战。为此,叶先生和同事调查了全国多个工厂,才最终确定了生产厂家。科研及工程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少有休假日。当时每人每月只有十五元的奖金,但大家毫无怨言。在叶先生的带领下,北京谱仪建设团队顺利地完成了部件加工,紧接着又投入到安装、调试的工作中去。

    1988年8月22日,叶先生在任期届满做述职报告时说,回顾1980年和1981年,“八七工程”刚下马,所里不少人对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途没有信心,对于建造高能加速器没有信心,怀疑我国是否有条件进行。四年多来,见证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的建造以及全所其他科技工作和各方面的进展,大家已深信不疑,中国科技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是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

    “他是一头具有巨大内在力量的野牛”

    进入21世纪以后,叶先生十分关心BEPCⅡ/BESIII的建造,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作为我国第一个大型合作实验,在30多年的时间里,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从最初的中美两国10家单位不足100人,发展到了如今的16个国家89家单位超过600位科学家。

    “我国的高能物理研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绩离不开叶先生的卓越贡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致辞时说,从1994年起,叶先生“退而不休”,在李政道先生的建议下进入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工作。作为中心学术主任,他通过建立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说:“他是一头具有巨大内在力量的‘bison(野牛)’。”

    当天,叶铭汉院士的挚友、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也发来生日贺信,他在信中写道:您是中国核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您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祖国正负电子对撞机探测器项目中的卓越领导,使您成为中国现代物理学的骄傲。您的学术洞见和卓越贡献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前行……

    “我父亲捐赠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高能物理是他的终身事业,为此他付出了毕生心血。”叶铭汉院士的女儿叶如茵在代表父亲发言时说:他常说,中国高能物理今后的发展将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者不断努力。为此,他决定拿出有限的积蓄设立“叶铭汉基金”,奖励高能所的青年科学家。

    ■ 人物简介:

    叶铭汉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自1982年起,他主持大型高能物理实验粒子探测装置北京谱仪的研制,是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的主要科技领导人之一,为我国核物理实验基地、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