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歼8之父顾诵芬的传奇人生 21岁开始设计飞机

2016-12-30   新华网搜索   阅读量:48

顾诵芬

      1930年2月4日生于江苏苏州,是飞机设计师、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歼-8”总设计师。祖父顾元昌曾获朝廷“钦加四品衔,赏给正四品,封典覃恩,诰授中宪大夫”。父亲顾廷龙28岁时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顾诵芬于1947年毕业于上海市私立南洋模范中学,并考入交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

      1951年自交大毕业后,前往航空工业局工作。

      1956年起任职于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担任空气动力组组长。期间,他在歼教-1上设计出了亚声速两侧进气道,是中国首次应用此技术。后又设计了初教-6的机翼布局,以提升失速尾旋特性。1961年后顾诵芬历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副所长、所长等职。期期间,他于1963年起开始负责中国首架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I的总体、气动力设计,并解决了方向安定性、跨声速抖振等重要技术问题。1981年,出任歼-8Ⅰ的改进型——歼-8II飞机总设计师,被誉为“歼8之父”。歼-8设计上参考苏联米格-21战斗机(歼-7),装备两台涡喷-7甲(WP-7A)发动机,加长了机头,提高高空战性能。歼-8原型机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完成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服役;由于早期歼-8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沈飞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歼-8的全天候型,改良火控雷达等电子设备;机舱盖、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改装武器系统等,成为歼-8Ⅰ。上世纪80年代,沈飞又开发出歼-8Ⅰ的升级型号歼-8Ⅱ。歼-8Ⅱ使用推力进一步增大的涡喷-13A(WP-13A)发动机,进气道改用机体两侧进气布局,从而腾出机头空间安装更大的火控雷达和更多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