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陆佑楣、钱七虎、叶奇蓁等:核电站"入地"是否异想天开

2014-07-21   中国工程院   阅读量:21

    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的步伐,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戛然而止,其安全性之争一直延续至今。

    把核电站安放在地下?这样的想法,看起来仍然有点异想天开。

    几天前,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共同承担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核电站反应堆及带放射性的辅助厂房置于地下的可行性研究”结题审查会在京召开。

    会议上,有专家表示,该项目设计方案合理可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同类项目。他们为此建议,下一步申请国家立项,针对具体厂址深入开展地下核电站示范工程实验研究和前期工作。

    寒冬中的新思路

    尽管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2014年将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核电厂址保护。但是内陆核电站依然处于寒冬期。

    “核电站反应堆及带放射性的辅助厂房置于地下的可行性研究”项目于2013年2月启动,意在探讨我国未来核电发展和拓展内陆核电厂址资源的新途径。

    在专家们看来,将核电站装在地下,或许会为内陆核电站发展带来新的思路。而通过论证,研究人员发现,这个项目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事实上,早在2011年11月,陆佑楣、钱七虎等人就向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将核电站反应堆置于地下的建议》。

    按照项目设想,可以把核电站的安全壳及其相伴的安全厂房放入山体内部,汽轮发电机放在地面。如果山体地质的条件足够好,甚至连汽轮发电机也能一齐放入山中。

    “岩石是很好的抗辐射的介质,将核电站放在山体里面,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天然的安全屏障;而且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核电站抗外界灾害的能力也会增强。”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能源部副部长陆佑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地下核电站的建设还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如果不促进一个可推进的示范工程建设,地下核电站则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安全、成本遭质疑

    很多核专家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了担心:将核电站放在地下,一旦核电站内部发生事故,救援以及抢修的困难将会增大。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是因为内部事故造成的,爆炸造成欧洲很多人因受放射性伤害而死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则认为,这些担心完全可以在工程设计的时候解决掉。“地下核电站在设计时会有各式各样的通道以及相应的防火防水措施,而且四通八达。”

    “对于同等级别的地震,相比于地上建筑物,地下工程的抗震能力更强。”陆佑楣说。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价格。地下核电站的建设成本太大,这是反对者们非常质疑的一点,也是专家们的分歧所在。

    陆佑楣曾表示,开建地下厂房必然会增加土建施工投入,值不值得把反应堆置于地下,关键要看投入会增加多少,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能否弥补额外投入。

    叶奇蓁提出,地下核电站建设的一个原则是“水核共建、因地制宜。”地下核电站的建设可以利用水电站既有的资源以及工程设施。

    对此,陆佑楣也指出,水核共建,将大大节约地下核电站的建设成本。

    到底合不合算?安不安全?参与项目的专家们呼吁,要尽快推进示范试验工程的建设。

    需要实践出真知

    “地下核电站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辨别出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陆佑楣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集中起来解决。

    据了解,项目在研期间,项目组已经在湖北和重庆选择了两个厂址作相关验证。

    叶奇蓁希望能够选择其中之一作些更深入的工程性可行性研究。

    “我们需要通过一个更细致的工程,拿出更多翔实的数据,使得问题具体化,来探究安全指标是否能达到,地下核电站的建设代价有多大等等。”叶奇蓁说。

    在陆佑楣看来,地下核电站可行性研究更像是一种核电技术的储备,“如果等内陆核电站发展起来以后,再来探究地下核电站发展的可能性,可能为时已晚”。

    不过,钱七虎则认为,推进地下核电站的示范点实验,要慎重一些。

    钱七虎表示,核电站建设,安全第一,既要考虑外部的灾害,又要考虑内部事故的发生概率。要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条件下稳妥推进核电站的建设。“示范点建设之前,要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估,同时要考虑如何将风险进行监控和转移,实行防灾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