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难忘先生开拓 航天事业的情怀

2016-04-29   央广网搜索   阅读量:70

庄严肃穆的追思堂内,摆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和花篮,一幅幅挽联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哀思。4月27日下午,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追思会在西工大举行。近20位陈士橹院士的弟子、西工大师生、校友,追忆和缅怀了先生的治学育人、为人处世、生活点滴。■追思不辜负老人期望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追思会现场令人动容。庄严肃穆的追思堂内,花圈和挽联代表着人们对陈士橹院士的哀悼和崇敬。几位耄耋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赶来,很多陈士橹院士带过的学生也从各地赶来,还有陈士橹院士的同乡、亲属也从浙江老家专程赶来……“仿佛回到了昔日读书的时光,听先生娓娓讲述。”追思会现场,全体参会人员向陈士橹院士默哀之后,一起观看了记录他生前影像和主要贡献的短片。看着短片中先生的笑容,听着先生熟悉的口音,在场许多师生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忆陈士橹先生近百年灿烂的人生足迹和光芒之下的点点滴滴,敬仰先生忠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科学精神和超凡的人格魅力,感慨先生的传奇人生。”陈士橹先生的弟子唐硕教授与大家一起重温了陈士橹先生的生平事迹。西工大党委常务副书记赵瑞君表示,陈士橹院士一生对我国科技事业、航天事业、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一位航天教育事业的奠基人。陈士橹先生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从陈先生高贵的品质中汲取营养,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不辜负陈先生对我们的期望,把先生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追忆他对学生的爱就像父亲一样陈士橹院士带过的学生们追忆了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周定时定点,我们3个学生都要排队向先生提交学习研究报告。先生的严谨,让我们终身受用。”厦门工学院校长蔡远利回忆,上学期间,先生常常会来宿舍看望学生,一是看了解学生最近的读书情况,二是了解生活情况,还经常让学生到他家去改善伙食,“老师对我们的爱,就像父亲一样”。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所总工程师祝小平教授,从硕士到博士后都跟随陈士橹先生攻读,他说:“一路走来,遇到挫折时先生给我鼓励,取得成功时先生同我分享。1992年博士毕业的我准备去深圳,受先生教诲引路,叫我不要放弃科学研究。工作后,我承担重点型号任务,担任总设计师,压力巨大,先生鼓励我勇挑重担,他说这是运用所学报效祖国的好时机。”“陈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在平时一点一滴的言行中,无论大事小事,他都非常严谨。读书的时候,老师称呼我唐硕,我留校任教后,老师就一直称我唐老师;每次去陈老师家中拜访,他都要换上正装。”西工大航天学院院长唐硕教授分享了与陈士橹先生相处的细节,“有一次,我交了进度报告后,迟迟不见先生反馈。一周后他告诉我,说他推导了报告中的一个公式,和我推导的结果不一样,我这才知道,我们每次提交的报告,先生都要亲自推导每个公式。”西工大航天学院王志刚教授说,陈先生对学生的用心让他记忆深刻,因为研究学习中需要阅读俄文资料,而王志刚不懂俄语,陈士橹便将俄文资料翻译成汉语,让他学习。“陈老师为人纯粹,他一心追求学术,从不追求名利。”王志刚说,“虽然我们达不到陈老师的境界,但他的这种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学生的。”■感怀最难忘怀先生开拓航天事业的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工大航海学院教授马远良也来到了追思会现场,他告诉记者,让他最难以忘怀的,是陈士橹先生开拓航天事业的情怀和激情,以及他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毅力。“西工大的航天专业过去经历了很多困难,但陈老师始终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做下去,这非常不容易。”马远良表示,西工大培养的人才能在相关领域做出很大的贡献,这都和陈院士一生的努力分不开。一位学生表示,他从陈士橹先生身上看到了老一辈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勤奋与职守、努力与坚持、使命与担当、奉献与牺牲,“我们应当向老一辈航天人学习和致敬。未来我们将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承接航天事业的接力棒,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没有理由不去拼搏,没有理由不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虽然未见过老先生本人,但陈老先生的航天赤子心一直影响着所有西工大航天人。”西工大航天学院飞行力学方向的一位学生表示,“老先生虽然走了,但我们航天梦还在延续。我们的担当,不辜负老人的期望,就是对院士最好的纪念!”记者任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