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建设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图)_光明日报_光明网

2005-03-03   光明网搜索   阅读量:5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承载了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大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建立节约型社会。2月27日,中国工程院召开“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相关报道见本报2月28日一版),33位院士从不同角度、不同行业,列举了大量数据和实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振聋发聩,引人深思。今天,特刊出座谈会摘要,以飨读者。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寻找和开发替代能源,发展可再生资源,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证。这就是要求两院要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展研究,作出贡献。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圣地亚哥举行的亚太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说,要推进亚太地区合作共赢,持续发展,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构建资源节约型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里,他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另一个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工程科技界和工程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材料工程学为例,我们在大学就读时,老师就教育我们材料要物尽其用。“尽”这个关键词有三个含义,首先是正确的选择材料,然后是根据不同的特性用在恰当部位,最后就要在尺寸上科学合理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材料的最佳性价比。高材滥用,大材小用,不仅是材料设计和选择的大忌,更是违反工程伦理。物尽其用,是工程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再比如流程工程学,我觉得石油化工、建材、冶金等,都是流程工业。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工艺过程的物耗与能耗。要加强节约意识,不仅是成本的降低,利润的提高,更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如果我们的能耗、物耗进一步降低到世界先进水平,是我们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再来谈谈道路交通、公共场所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我认为,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在满足工程项目功能要求、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简洁实用,减少能源消耗,并与生态环境相适应。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特别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领导带头,在工作上,精简会议和文件,不只以会议贯彻会议精神,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生活上要力戒奢华、提倡节俭,政府会议最好改用自助餐。二是要从娃娃抓起。建议把人均资源短缺作为基本国情,列入中小学教科书中,使青少年潜移默化地形成节约意识。宋健宋健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知识界、科技界的共识。我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来,现在需要把这个问题提到国策的高度,并争取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把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建议工程院同媒体合作,开办专栏,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讨论。节约型社会内涵丰富,包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内容,老百姓不知道,政府官员也不见得都知道。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个科学问题,又是个大科普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也很有好处。钱正英钱正英院士: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我有三点意见。第一,建议把节约型社会的提法再完整一些,既“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对于水资源来讲,需要节水与防污并重。据统计,70%左右的工农业用水不是蒸发掉,而是转化为污水了。因此,节水有利于防污,防污也等于节水。比如珠江三角洲的碱草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珠江三角洲的淡水围区被污染了。还有一个例子,太湖边的无锡和嘉兴都缺水。就是因为太湖污染了不能利用地表水,就抽地下水,搞得地面沉降。东北地区更是从河流污染发展到水库污染。我们现在提出水源也有安全问题,不仅是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水质的污染将严重影响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健康,后果不堪设想。第三,在科技创新中,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应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而创新。应当号召科学技术界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而创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侯祥麟侯祥麟院士:在我国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而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莫过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包括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工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还得依靠采用高效、节能的先进设备和工艺流程,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其中有两个高消耗资源的领域必须面对――建筑业和汽车工业。对建筑业来讲,必须加速对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及研究开发。在建筑设计中,应大力研究改进隔热、采光的途径,并尽量利用太阳能以节约能源。对汽车工业来说,要根据我国国情,研究找到我国交通运输的最佳模式,尽量做到资源的最大节约。建立节约型社会,还必须遏制奢侈之风,杜绝奢侈的行为。比如建筑业上追求高标准、大面积,汽车上追求大排量、豪华型。更有一些青年人,追求世界一流名牌货,奢侈成风。更为严重的是奢侈之风在公务人员之间的盛行,送礼成风已逐渐成为贿赂手段,应严加制止。建立节约型社会,一要对重点领域制定节约的指标和改革措施,二要进行宣传教育和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在立法、执法方面,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惩治力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在行政措施上,可以考虑研究制定奢侈品的标准,提高它们的税额,从经济上打击崇尚奢侈者。邬贺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但有些地方在实施中有一些误区值得注意。首先,不应将信息化与重化工对立起来。现在出现了中国应该走重化工为主的路线,还是以信息化为主的路线的争论。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这两者不是对立的。信息化不仅指信息产业,更多是指将信息技术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重化工。现在首要问题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第二,要改变引进和发展生产中“重硬轻软”的局面,不仅要引进设备,更要引进技术,并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走长远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信息化本身也要节约。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复建设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同一个地方建立几个网站,各自为政,资源无法共享。更有很多政府网站不注意内容的开发和利用,或名片式上网,基本没有更新。或者监管不利,导致出现与政府形象完全不符的页面没有及时发现。第四,政府对信息网络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比如一些非保密性文件用网络传输,既节省纸张,又节省人力。又比如,很多会议都可以采用电话会议、电视会议的形式,不仅能够节省财力人力物力,还有利于端正会风。杜祥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节约意识要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说节水,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原创性很强的浩大工程,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生态节水等方面,涉及到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尺度、行为方式转变的各个层面。要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方面我们要切实保护耕地。另一方面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对耕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再来说说节能。节能的途径包括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政策性管理节能。与日本相比,我国还有约20%的节能空间。要从政策和管理入手,建立全民节能的社会理念和规范。要制定能耗标准和规范,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建立节约型社会,还要注意“废物回收”。比如废机电产品中就蕴含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发展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可以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建立“循环型社会”发展模式。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造成大量浪费,也危害自身健康。要倡导科学的消费观,树立崇尚适度物质生活和丰富精神追求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沈国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三农问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农业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我想从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角度谈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土地资源不足,不仅表现在耕地资源上,我国林地、草地资源也不足。我国三分之二草地资源在干旱地区,特别贫瘠。从科尔沁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情况看,好的草原面积有限,而且出现退化。林地面积这几年有所好转,森林覆盖率已经从1998年的16.55%提高到了2003年的18.21%。但国际平均水平是28%,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森林质量也有待提高,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生产力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现在,我们对森林的生态需求和物质需求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物质需求。按照人口及其需要预测,年需木材量还将不断增加,缺口相当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对林业来说,首先是保护好森林资源,第二是科学规划和布局,合理经营和利用好森林资源。加强木材的综合利用和林地的综合利用,延长木材使用寿命。提倡节约消费,加强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朱高峰朱高峰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保证政策的落实。国家政策很让人振奋,可具体落实与政策之间的反差太大了。这个问题不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还是一句空话。第二,除了能源和资源,节约的对象还应该包括生活设施、基础设施等各种设施。节约的对象还包括资金,要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如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但是太阳能不经济就没法用。第三,在生产、流通、管理等大生产领域和物质、文化、交往等大生活领域,都要厉行节约。以物流为例,我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而美国只有10%。建立节约型社会,首先要把节约意识贯穿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所有过程中。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综合性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再次,政策要有前瞻性,要预测经济结构、人们生活的变化。同时,要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并重。最后,要开展教育,使勤俭节约形成风气。最后再说说信息化。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的作用已经很明显了。应该把信息技术进一步渗透到从规划、设计生产、流通、管理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要力戒信息化本身的浪费。物质上面的浪费还看得出来,而信息化的浪费往往消之于无形。很多基层单位建了不少网站,可从来没更新过,这本身就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徐滨士徐滨士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应大力提倡“4R”,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废旧机电产品中蕴含巨大财富,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富矿”。据测算,回收1吨废旧物资,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吨,节约能源1.4吨标煤,减少6―10吨垃圾处理量。同时,废旧机电产品中还有很高利用价值。通过对局部损伤进行修复,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其中的附加值。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也能缓解就业压力,美国再制造业2004年安排就业100万人。开展以再制造为主要形式的生产,也可以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我认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有助于推进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的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律、法规。其次,国家在重点抓好再制造示范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建立一批专业化再制造企业群。第三,应组织好科研工作者对再制造关键技术的攻关。第四,尽快建立制造商责任制,从制造开始关注产品报废后的再制造。最后,要唤起公众的参与,消除公众对再制造的不正确认识。张彦仲张彦仲院士:今天讲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节能汽车就是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最短缺的能源是石油,而汽车是石油的消耗大户。据估算,到2020年,预测汽车将烧掉2.6亿吨石油。所以汽车节能是节约石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汽车节能上,一是要鼓励采用小排量汽车,二是要发展汽车节能技术。一般来讲,汽车排量与油耗成正比,排量越小,油耗越低。去年,中国生产了500万辆汽车,其中小排量汽车不到25%。按照到2010年预计中国汽车产量达到800到1000万辆计算,如果小排量汽车比例能上升到30%,就可节约石油500多万吨,如果占到一半,就可以节约石油1200万吨。这里还要说明,从技术上说,小排量汽车不存在达不到环保标准的问题。发展小排量汽车,一个是制定扶植小排量汽车的政策。第二就是加大费改税的步伐。第三,要撤销部分地区限制小排量汽车的政策。第四,应该提倡坐小排量汽车的消费文化。还有一个节油办法就是发展节能技术。一是发展高效节能发动机,我们在五年之内可以提高效率10%―15%。二是加速研究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可以节油20%。三是开发新燃料,其中燃料电池现在可以达到每小时115.6公里,燃气汽车已有19.6万辆。四是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五是减轻汽车本身的重量。刘人怀刘人怀院士: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没有在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以水为例,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在研究制定今后的发展规划、在确定城市规划和重大项目时,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单讲GDP增长的怪圈,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把资源节约、降低消耗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硬杠杠”,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不但需要政府采取教育的、法律的、经济和行政的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节约利用,更需要提高人民素质,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但在节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下大力气进行开源,以求合理增加资源的有效供给。还是以水为例,建议在南水北调之外,研究讨论实施东水西调工程。就是从渤海和黄海取海水,用管道输向西北、华北,沿途建咸水湖。湖水的蒸发会改善干旱气候,使土地不致沙漠化,同时在沿途实施海水淡化,用于居民日常用水和耕地浇灌。罗沛霖罗沛霖院士:首先,美国是有名的“浪费国家”,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上,我们都不能向美国看齐。但是,很多时候,就具体行业或者一件事来说起来,我们甚至比美国还浪费。这实在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第二点,不能孤立地讲节约。比如有人提倡把塑料袋变成纸袋,减少白色垃圾,可同时又浪费了森林资源。所以,凡事不能“一刀切”,蜂拥而上,要总揽全局,统筹全面,取最优点。第三,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勤俭节约,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同时,还要摈弃“要面子”的错误想法。因为“要面子”,生活上铺张浪费,工作上搞政绩工程,这是要不得的!左铁镛左铁镛院士:根据我国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和资源循环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目前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其实质不仅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实施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第二,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能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我国的环保法律仍然是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的思想产物,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某些条款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最后,从技术层面上看,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产生于资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再生率不高三个方面。因此要依靠科学技术,在继续加强过程分段治理和末端治理的同时,重点从生产的源头开始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李大东李大东院士:在国内石油产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石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缓解石油供需矛盾的一条根本途径。就此提出以下建议:一、统筹规划工业节油,明确目标,降低石油消费强度。除了汽车油耗高外,石油石化行业自用油比例较高,电力、化肥、建材用油比例过大也是原因。建议国家组织编制全国节油总体规划和重点行业节油规划,做好电力、石油石化、钢铁、建材和化工五个重点行业的工业节油和替代。二、加大以交通运输节油为重点的汽车结构调整力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生产油耗低,燃油经济性好的车型。尽量选用柴油车也是交通运输节油的途径之一。三、加大能源利用效率好的石油替代燃料的开发应用。从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看,石油将最终会部分地被煤炭、天然气和核能所替代,而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各种新能源将日益受到重视。四、坚持依靠技术节油,大力推进节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提高产业、产品技术水平。五、要加强节油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并不断研究和完善政策。李东英李东英院士: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材料工业,应该以开源节流、保护生态环境为发展方向。节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节约,二是材料利用的节约。我们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第一位,绝不能在高消耗、高污染情况下搞建设。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赋存分配极不均衡,非金属矿尚称丰富,金属矿除钨、稀土、锑的储量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外,量大面广常用的金属,如铁、铜、铝则缺大矿和好矿,重要的战略物资钴和铂族金属更是奇缺。在材料科学界建立节约意识,尽速提高产业素质,首先要限期根绝滥采乱挖、大矿小开、整矿分开等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再次,要加强资源利用研究工作,科学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包括提高矿石回采率、选矿实收率、冶金实收率等。第四,要进一步研究包括复合材料、纳米技术在内的提高材料性能的技术。第五,要研究节约原材料的制造工艺。最后,要健全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再生金属。希望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健全的回收系统,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加快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的法规。邱定蕃邱定蕃院士: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有色金属。首先讲一下有色金属发展的障碍和出路。我们不少金属资源都依赖于进口,在今后10年20年内,有色金属产量和需求量与资源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这是障碍一。障碍二是有色金属生产耗能较高,目前总能耗已超过6000万吨标准煤。障碍三是环境污染严重,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废气中成分复杂难以治理,固体废物量大、利用率低。要想跨越这些障碍,就必须实行有色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有色金属再生循环占20%左右,回收企业五千到六千家,网点15万个,从业人数1500到1800万。2004年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可能达290万吨,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三个国内有色金属循环中心。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许多企业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生产过程环境污染严重。然而对于这个相当有潜力的行业,从政府到科研单位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支持力度,从政策、税收等各方面支持那些真正搞资源循环的企业,要逐步引导企业的合并、重组,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汪燮卿汪燮卿院士:2004年,我国汽柴油消费量分别达到4706万吨和10292万吨,油品消费增长速度远大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若按此比例增长,则无法保证以较低的能耗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因此,节约用油,降低单位能耗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汽车是耗油大户,我国汽车的单车油耗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发动机效率低,比国际平均水平落后715%。二是行驶里程长。因此,汽车节油首先要考虑城市交通的模式问题。参考外国经验,我建议国家要加大投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二是要靠立法、政策和技术进步提高燃油经济性。三是制定适当的经济和税收政策鼓励节油。参照国外普遍做法,建议征收燃油税等基于机动车燃料水平的税费制度,并对汽车制造商规定节油型汽车的最低销售限额等,最终形成一揽子政策。第四,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对能源的使用效率应该制定衡量的标准,鼓励节油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陆钟武陆钟武院士: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宏观调控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参考著名的IPAT方程,即IPAT,其中I为环境负荷,P为人口,A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T为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环境负荷。在编制节约型社会规划时,只要按照IPAT方程,或从它派生出来的其它方程,通过反复推敲,就可以把规划期内资源方面的有关指标确定下来。首先,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资源消耗量的年下降率很重要。研究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越快,越不易实现资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脱钩”。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规划时要科学理性地确定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资源销量的年下降率,要权衡利弊,慎重抉择。其次,要下决心穿越“环境高山”。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升降分为三个阶段。工业化阶段环境负荷不断上升大力补救阶段环境负荷以较慢速度上升,达到顶点后,逐步下降远景阶段尚未完全实现环境负荷不断下降,直到很低的程度。发展中国家应该以发达国家历史为鉴,不要攀越“环境高山”,而要从半山腰的“隧道”穿过去。“穿越式”的关键点,是控制住全国的环境负荷,尤其是资源消耗的总量。在工作程序上,先要按以上要求确定各种资源含能源和污染物的全国控制额度。此外就是要按照远期限额,确定年度工作目标。顾真安顾真安院士:我国是世界建材生产、消耗大国,建材工业年耗煤量占全国总能耗的13%,主要建材产品能耗均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卫生瓷能耗竟高于先进水平200%有数据表明,建材业万元产值要耗煤5.2吨。资源、能源、环境代价沉重,每年烧砖毁田10万亩,排放二氧化碳10亿吨。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节约型的建材工业。怎样才能建立节约型的建材工业呢第一,要结构调整,使产业升级。做好化工综合利用,把废弃物变成建材业原料的新来源。第二,建材跟建筑业要协同发展。第三,建材要绿色化,建材要构件化,提高设计寿命。短寿命的建筑对增加GDP有好处,但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绝对是有坏处的。建筑节能要发展中空低辐射玻璃,门窗产业。发展中空地辐射玻璃,可以有效解决采暖、散热和隔音问题。虽然这种玻璃单品价格比较高,但由于它“冬暖夏凉”的功能,根据美国能源效率经济委员会的资料,一块标准尺寸的玻璃10年就可节油1.4吨油。发展门窗产业,可以降低运输破损率3%,提高切裁率6%,增产玻璃100万吨节煤63万吨,减轻运输负荷、提高建筑质量,缩短施工周期。殷瑞钰殷瑞钰院士: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钢铁消费量、生产量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并不是生产越多越好、消费量越大越好,而是必须高度注意节约。从全局看,我国不宜作钢材的净出口国,不宜多建立出口型的新钢厂。在总体上,保持钢材适度进口是理智的选择。我国不能以钢产量翻两番来支撑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同时,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和有效管理,在矿山资源开采、钢厂生产过程、钢铁材料质量和钢铁材料使用、废弃回收、再利用等过程中,注意节约。我国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把淘汰落后工艺装备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装备、落后产品的步伐。节约使用钢铁材料,不仅需要在钢厂生产过程中实现,而且必须与下游制造业的技术进步相结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其中,产品标准系列的优化、工程设计规范的参数优化等作用重大。刘更另刘更另院士:节约在农业上最要紧、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合理使用化肥。据统计,我国南方地区三个省的化肥用量数倍于某些发达国家。可是粮食产量在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才5亿吨。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是南粮北调,现在确是北粮南运。传统的粮食大省这20年减产51%。这当然有多种原因,但化肥使用过度导致的土地肥力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尽量把化肥用量合理地压下来。要实现循环经济,具体说来就是要多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减少化肥用量。其实,我国有机肥料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一直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起来。一方面导致城乡结合部变成有机污染源,损害人民的健康。另一方面土地肥力下降。我们实验表明,土地长期缺乏有机能源,会导致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动停滞。如果过量施用化肥,那么头5年增产,后5年减产,10年后甚至可能后将颗粒无收。陈毓川陈毓川院士:绝大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节约、合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解决矿产资源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需要的出路是开源节流,一方面加强国内地质找矿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另一方面要节约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首先,我国矿山企业回采率及选矿回收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20%左右,降低贫化率尚有较大潜力。其次,我国80%左右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中都有共生、伴生资源,尤其是有色金属矿床最为突出,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潜力很大。再次,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废弃物,比如尾矿的二次资源利用前景远大。最后,闭坑矿山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为社会服务,建设博物馆、作为旅游点及科普点等。保护矿产资源、充分开发矿产资源,第一要切实加强矿产开发管理,继续改善矿业秩序,杜绝滥采乱挖。第二,国家应该给与有力的科学支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找矿率以及矿产开发回收率。第三,要实施矿产资源国情教育、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公众中建立新的矿产资源观。树立起全民爱护、保护、节约矿产资源的社会责任,形成社会风尚。周干峙周干峙院士:我们提倡的是节约,但实际生活、工作上的有些举动恰恰与之背道而驰。大多数资源,如水,能源,土地等,城市是消耗大户。所以,我认为节约最重要的对象应该是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节约型的生活,要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侈浪费。首先,要制止城市内大建设风气的蔓延,不能打着循环经济的旗号,行浪费奢侈之路。现在建筑业中的浪费比重很惊人,建筑业用钢占全国用钢总量的40%左右。在注意增加水量的同时,也要注意漏水率。有的过去有名的节约水的城市,甚至要漏到40%。更重要的一条是要扭转社会上渐起的奢侈浪费之风,这个不解决不行。某些城市高级休闲宾馆一下冒出来不知道多少个,今年冬天又掀起了“温泉休闲热”,就是在冬天过夏天的日子。然而这个城市少有温泉,我才了解到,原来深层地下水是有温度的,不少地方就开采地下1500米到2500米的水,号称温泉。其实对身体并无益处。吴良镛吴良镛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列为基本国策。现在,首先是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各种能源浪费严重,没有形成节约意识。有的城市一方面缺水,可不少单位和个人至今仍用自来水浇灌花草、清洗汽车。其次是社会文化资源破坏严重。过度的、片面的“开发”、“发展”,对优秀的物质遗产造成极大的破坏。我们要注意到,尽管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负面影响也令人担忧。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前进的方向,应该认识城市这种“文化环境”的深层影响,弘扬“精神文明”。我国有崇尚俭朴、节约的民风,要在教育中加强节约意识的培养,对西方过度浪费生活方式的宣传,要有法令禁止。一系列工程科技领域和学科,在专业思想上应根据国策进行再思考,工程师要有职业道德,对工程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加以伦理学考察,要从哲学整体观念相互联系再思考,做好研究、设计和施工过程。潘家铮潘家铮院士: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是共同的方向,这一点对中国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反对一些误导。近来有人“研究”认为,由于汇率失真等原因,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量并不多,还说中国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是符合世界发展常规的,还论述出以一倍能源增长支持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是不可能的。这些言论否定节约的重大意义和潜力,动摇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信心,必须予以进一步分析和澄清。产业调整是最大的节约,无论有多困难都要迎难而上。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再不能继续搞粗放式、低附加值的生产了。各行各业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或者感到条件不具备,无能为力。所有生产都要向高标准看齐,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这里有巨大的节约潜力。在人民生活上,必须提倡合理、适度消费,实行全社会节约。生活消费不是小数字,据计算,如果全国采用节能灯,其效益相当于两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要依靠科技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明成果,国家和社会要大大增加RD投入,主要用于开发性、应用性和应用基础研究上,还必须有将这些成果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和保证。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当务之急是要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观念。我们人民应该有理想、有方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有准则。取舍标准就是国家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大计。要在年轻一代中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教育,让全社会勤俭的正气上升。江亿江亿院士:我是搞建筑节能的,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看法。首先,中国城镇建筑能耗,仅指运行能耗,占总商品能耗的22%26%,随着我们城市化的进程,这个比例还在不断的增加。按照这个比例发展,如果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要达到美国水平,那么全球总能源的13要用来支持中国建筑的运行。建筑能耗大致上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北方地区采暖用能,一个是建筑耗电。我着重说一下建筑用电问题。建筑用电分为三部分,一是住宅,二是一般性公共建筑,三是大型公共建筑。大量在北京、上海、广州的调查数据显示,面积仅占5%的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接近全部住宅耗电量。原因主要是建筑不合理,没采用遮阳、隔热等措施,加上水泵与风机容量过大、运行效率低,以及其他系统结构和运行的调节问题,导致空调耗电占总耗电量50%以上。因此,应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作为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部分设备改造就可节能30%―50%,大规模改造和新建筑的全面节能措施,可以节能50%70%。对于现有的大型公共建筑,要通过采用节能灯具、节能型设备和改善空调系统等方式节能。要颁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审查控制大规模玻璃幕墙,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推行变频调速等节能技术。石玉林石玉林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第一要充分开发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人口与资源”这个矛盾中,人是主动的,起关键作用,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要充分发挥比例虽小,但总量大的科技大军作用,坚决杜绝人才浪费。我认为对60岁科技人员“一刀切”的退休政策是值得商榷的。第二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高效、生产安全的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节能、节才、节水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节约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和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适度消费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建立资源节约高效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并不是否定和贬低开源的作用,相反还要积极提倡开源,因为开源是截流的基础,开源是截流的继续。最后,要充分实施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身经济发展必须的一切自然资源,都要出口本国优势资源原料,进口本国稀缺的资源原料,实现国际间资源互补与转换,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保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农业也要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道路,以缓解我国水土资源不足。卢良恕卢良恕院士: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农业方面,首先要统筹城乡社会资源,打破界限,合理布局一、二、三产业。第二,要统筹区域社会资源,实现区域之间的互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取长补短。第三要充分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和生态退化的严峻性。我国现在因土壤环境恶劣而难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5%。水污染、大气污染也十分严重。在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着眼于全球配置和开发资源的观念,按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站在全球高度和依靠科技发展来解决我国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的矛盾。要树立循环经济的概念,建立包括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在内的“绿色科技”体系。第三,我们要把农业结构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进行调整。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要采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健全农业教育、科技和技术推广体系,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出产率防止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措施,逐步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合理利用、经营产业化、资源集约化、生产商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钱易钱易院士:首先,我这里有三个基本数据,一是我国七大水系的水源已经只剩不到30%是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二是全国的城市中,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是能够达到绝大多数天气能够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三是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发改委的调查,现在危险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泛滥成灾。第二,我非常支持钱正英院士提的建议,把这个概念丰富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如果只注意资源节约,而不注意保护环境的话,还是有大毛病要出来的。这样的提法,可以既为生产、生活提出了新的标准,也照顾到了整治已存在的污染的问题。第三,我觉得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来自各方,我们应该整合各位院士手中的详尽资料。利用好这个资源,来服务我们的社会。一个是教育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一个是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特别要强调教育现在的大学生们。这些大学生再过几年就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也可能做领导人,也可能做工程师,也可能做企业家,他们的言行影响到中国的未来。我建议我们工程院能不能组织一个报告团,每次请出四到五个院士,每个人讲半个小时,普及院士们的科学观念和这些先进的技术。我相信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贡献的。秦伯益秦伯益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我国卫生工作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改进。首先,轻预防重治疗的观念始终没有很好的克服。大家都知道,在健康投资上用于预防的效果要比用于治疗的效果好得多,但事实上预防医学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第二,公费医疗制度中的浪费十分惊人,应该把握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尺度。第三,医疗体制改革现在过于商业化,把治疗费用和医生的奖金挂钩,导致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造成病人不合理的负担。大型的医疗机器由国家购买,却由医院开发盈利假冒伪劣药品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千家万户等问题,都还很严重。第四,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形象地说,是小成果多如牛毛,大成果寥若晨星,真正解决国民健康的成果并不多。在个人生活方式上,也有很多不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奢侈。比如夏天空调调到十八九度,冬天暖气开到二十五六度,这都完全有悖于养生之道。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会议,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在决策、舆论导向、社会风尚、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要加强,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等手段来加以解决。无论是政府、行业、个人层面,都应该从各自的岗位上来加以努力。王礼恒王礼恒院士: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从管理的角度有几点建议。第一点,建设节约型社会绝非易事,建议把节约资源上升为基本国策,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是建设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当务之急。第二点,依靠科技进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建议把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相关的科学技术,在下一步国家规划中给予充分重视,予以突出。第三,建立健全相关的防备体系,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要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反对浪费的法规和制度,通过立法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立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四,提高全民的节约资源意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建设节约型的社会绝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建议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因此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工程院在这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出我们的努力,贡献我们的力量。刘源张刘源张院士:今天我想就生产上谈一点看法。讲到生产,首先就是质量问题。生产浪费反映在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上,但是成本最后也要体现在质量上。一般认为我国产品的质量还不错,行销全球,但这种看法实际上并不客观。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4年,20个季度平均的抽样率大中型企业是92.7%,小型企业只有85.1%。不要小看一个百分点,据测算,一个百分点抽样不合格率的损失是142亿元希望我们政府的官员和企业的领导时刻记住这个数字二是物流问题。近来物流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但因为工作不协调和工作效率不高的浪费不容小觑。有媒体报道,每吨煤炭的出矿价是169.20元,而到港价则上升到373.90元。其中200多块钱就都用在物流上了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标准化的问题。质量和成本都有一个标准和定额,物流也有标准和定额。国家和行业管理机构在制定合理、科学的标准和定额,企业的领导和员工要有强烈的标准化意识。在生产上,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在物流上,实行各式各样容器的标准化。做到这一点,不仅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一种贡献。王淀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院士(主持人):建设节约型社会,搞好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工程科技界更是责无旁贷。我们今天的座谈会,就是为实现上述目标献计献策,阐述重大意义,指出浪费资源能源,浪费人力物力的危害性,说明节约、环保的巨大潜力和重大效益。各位院士的发言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地区和部门的情况,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由于今天的座谈是这项研究的开头,不可能对有关工程技术的细节作详细的说明。今后还将进一步组织咨询研究。希望工程科技界和全社会各方面,大家都来关心这个问题,广泛参与,集思广益,互相研讨,共同推进这项工作。(摄影:王元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