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李幼平:可拓学:原创学科经受而立之困

2013-09-09   中国工程院搜索   阅读量:41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 孙爱民 时间:2013-09-04     8月底的一天,李幼平认真地审读着自己的演讲稿。马上就要登上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演讲台发言了,这位工程院院士拿着铅笔对稿子中的一句话思索再三,最终决定将“可拓学已经走进世界科学的殿堂”这句话划掉,工整地写上“ING”三个字母。     “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原创学科,已经在市场营销、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崭露头角,可并不是说有外国专家参与就是走进了世界科学的殿堂。”李幼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它正在挤进这个殿堂,是个ING的状态。”     从一篇文章到一个学科     手头有1000块钱,想要去心仪的地方旅游三天,还想住三星级酒店。这个旅游计划要想实现,着实要费一番功夫来查路线、查酒店、比价格。     而有一类智能系统,可以解决这个矛盾问题:输入自助游目标、时间、费用、景点等信息,系统若发现有与之相配的旅行社经典线路,则自动生成参考线路;若相矛盾,则自动生成经过计算得出的线路。     这个系统便是可拓学研究者利用可拓创新方法研发的“自助游可拓策略生成系统”。     在生产、经济、军事、外交、管理甚至日常生活中,像旅游这样的矛盾问题无处不在,而可拓学则是一门用计算机系统来智能化处理矛盾问题的学问。     1983年,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蔡文在《科学探索学报》发表了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这篇论文也开启了“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大门。     “可拓学以基元为逻辑细胞,建立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研究基元的基本性质以及解决矛盾问题的集合论基础和推理形式。”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所长杨春燕研究员,在描述可拓学解决矛盾问题的思路时如是说。     原创学科之痛     正如李幼平所言,可拓工程创新方法已经在工程、信息、经济与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然而,“30年来,我们产生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是学科发展走得相当困难。”蔡文无奈地表示。     国内科学界对基础研究工作与原创学科的忽视让蔡文感到此门学科发展举步维艰,“原创研究没有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在申请项目、评奖、评职称等各方面更是阻碍重重,让很多学者望而却步”。     香山科学会议曾认同可拓学是哲学、数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可就是这种交叉让可拓学有点“不伦不类”。     由于没有具体的学科归属,蔡文在评研究员时两度受挫,第三次则直接由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     “若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支持与广东工业大学无条件的支持,我们早就像其他原创学科一样垮掉了。”蔡文表示。     瞄准互联网     从为数不多的原创学科中存活下来的可拓学将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视为未来发展的目标。     在蔡文看来,召开国际会议是学科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成立国际可拓学学会、筹办可拓学学报,并开发一系列软件,为企业与行政部门提供创新服务”。     如何实现将可拓学与互联网挂钩,是李幼平近几年思考的问题。     “我们难以为可拓学的未来作很宏伟的描述,但是我觉得可拓学可以在互联网方面大展拳脚。”李幼平告诉记者,对于互联网而言,在网页与网民这两大集合中,长期缺乏一个无缝连接的桥梁,“可拓学在这方面将作出贡献”。     将可拓学发展成为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的期望,“中国能出这样的创新成果很好,我们不能老跟在外国人后面跑。”吴文俊说。     “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原创的学科不多,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重视可拓学的发展。”李幼平表示,“物理与数学结合可以实现重大创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创造的成果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