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向王院士学做一名工程师
文/王文生
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王小谟院士也常以“工程师”自谦。有些人靠称谓头衔自抬身价,有些人却因自身成就而提升了称谓头衔的含金量,更使得同行与有荣焉。王院士便是后者。作为一名系统工程师,能够在王院士的团队学习和工作,实属荣幸,多年和王院士的接触,更是令我受益匪浅。从王院士身上我懂得了如何做真正的工程师。
掌握精髓,无招胜有招。
王院士常说,当你能用几句话讲清楚一个技术点时,你才是真正掌握了它,最后才可以达到如院士在采访中所言的“无招胜有招”的状态。王院士曾回忆,自己的技术基础主要是基于大学时代的电磁场与微波、刚工作时候对雷达检测原理(Q函数)和计算机原理的掌握。正是对这三个方面的透彻掌握,才有了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两部雷达装备,并且引领了从地面反射面雷达到机载相控阵雷达、再到分布式共性阵的雷达技术的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系统工程师,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把握其中精髓,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有了这个核心,才可以把握技术关键。记得我读的第一本雷达书,就是王院士推荐的张光义院士的《相控阵雷达技术》,从此开启了我的工程师职业生涯。
紧跟前沿,学习中创新。
王院士在年近耄耋之年,还经常在各种论坛大会上做技术报告或讲座,与会者总是惊讶于院士讲座的内容新颖、思想超前,以及报告的制作精良,经常有人问是不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在院士的指导下完成的。其实不然,别看院士上了年纪,但依然是“科技健儿”和“弄潮儿”,每天要在网上冲浪数小时,阅读前沿学术文献,了解国外最新作战概念和装备发展,试问有几个年轻人能做到?了解这些后,王院士还要结合国内军事需求和工程问题,提出适合国内技术现状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着实令人敬佩。
作为一名系统工程师,我们应该以王院士为榜样,保持技术好奇和学习热情,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养成阅读英文文献的好习惯,清楚所在领域专业当前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这样,我们就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更近了一步。
统一战线,协同中发展。
在多年的接触中发现,每当王院士通过深思熟虑有了一个想法,他总可以想尽各种办法将其推动,并不断走向成功。有了想法之后,在需求和业务方面,会不断的与用户沟通,以形成共识;在技术路线方面,会耐心和技术团队交流和分析,使得大家充分理解,利于执行;在行政方面,也会加强和管理者的交流,以取得支持。同时加快布局和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及理顺协作关系,开展前期的技术攻关工作。这样,在一段时间后,想法上就统一了认识,行动上有了团队,技术上有了基础,经费上也能不断获得支持,项目在不知不觉中便走向了成功。这其中的核心就是要“统一战线”,协同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发展和进步。
作为一名系统工程师,一方面我们要以技术为安身立命之本,要做好大系统工程,另一方面也必须协同好各利益相关方,必须要学习人、财、物的管理方法。这个方面,王院士是我们的好榜样,要学习先生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明辨是非、纵横捭阖的睿智。
总地来说,我心目中的王院士,不仅有智者的眼界,仁者的胸怀,更有强者的力量。正是这种强者的力量,让人勤于学习,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也只有这种强者的力量,让读书人不再纸上谈兵,而能在现实中成就一番功业。
作者系小谟院士学生
编辑/贺玉龄 审校/谢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