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转向?最终走向何处?在翠色掩映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一直在解答这些问题。河北雄安新区、苏州古城、南京青奥轴线……这些璀璨的“转身之地”,背后都有他儒雅的身影和规划的理念。
“城市规划,改变的不只是城市的命运,还有无数人的生活”。从1978年在志愿栏写下“建筑学”,到2016年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及至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一直在与城市对话,推动城市发展,为城市赋予更多意义。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30余年,他创建和拓展了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断裂和自然环境破坏等技术难题。
三十余年探索城市空间
段进喜穿唐装,坐在桌前,颇有艺术家气质。“其实,我当年是想考艺术的,但机缘巧合让我走进建筑系,最终搞起了规划。”回望自己“入行”建筑的经历,段进感慨道。
学生时代,段进先后师从彭一刚、齐康两位建筑大师。作为他们共同的弟子,中国南北两位建筑大师的思想在段进身上交融、碰撞和迸发。
“不研究城市的建筑师不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师。”受齐康影响,段进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专门研究城市,并将建筑空间理论拓展到城市领域,提出“城市空间发展论”。
空间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学科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设计从逐渐兴起到成为城市建设领域内的研究与实践热点,各种思想和观念百花齐放。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段进始终坚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最前沿,成为赋予城市无限可能的探索者。
从1999年开始,段进的研究几乎全部围绕着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提出“空间基因”并创建解析与传承技术,认为城市规划“不仅仅要关注城市空间的物质属性,还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等”,较好地解决了当代城市建设中自然环境破坏和历史文化断裂的技术难题。
“城市规划不是孤立的学科,它的跨学科性是非常强的。”在城市规划领域长期的理论实践探索中,段进强烈地感受到完整的城市理论应当是建立在社会学、经济学、规划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等多个学科基础之上的。而以往学科割裂式的城市空间研究,不但在理论上存在诸多缺陷,且在实践中也造成过重大失误。
“空间本体论”是段进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体系的内核。他将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相结合,首先提出了在我国城乡建设中城市空间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城市发展的七个新观念。以“空间”为核心,段进建构起整个跨学科的城市研究体系。
多年来,段进一面做理论研究,一面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不论是苏州古城区的保护性改造,还是雄安新区起步区的“一方城”规划,抑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水乡客厅”设计,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所倡导的“遵循规律、协调发展”原则都得到了充分应用和拓展。
与此同时,他还为南京、天津、青岛、宁波等多座城市“量体裁衣”,提供规划发展咨询建议,城市空间发展论在现实意义上成为城市发展的思想方法与方向指导。
做有中国味道的城市
2020年国庆期间,长安街繁花似锦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沿线十处各具特色的主题花坛如期亮相,营造出热烈、喜庆、欢乐的节日氛围。而在这背后,长安街循序渐进的微改造工程已经进行了很久,段进为此忙活了几个月。“你别看就是几棵树、几盆花,就生成的环境与空间而言,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是文化的问题、哲学的问题。”段进说。
这些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思考,体现在段进的每一处设计。从他办公室墙上的雄安新区鸟瞰图上看,青山绿水环绕下,5个城市组团依托平直的主轴规整排列,风景与建筑,相映成趣。
雄安新区,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更被称为“从一张白纸上缔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本”。这座意义非凡的东方新城,已经在段进的案头“修炼”了三个春秋。
2017年的一天中午,段进突然接到电话,让他组5个人的团队去参与雄安规划。住建部在全国点名6位城市规划专家参与雄安新区规划,段进便是其中一位。他与全国其他顶尖城市规划团队一起,封闭起来投身“千年大计”的规划设计工作。“我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要给雄安赋予一张‘中国脸’。”段进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略显激动。
和西方不同,凡是经过规划的中国的传统城市大多是方方正正,但雄安初期的规划并没有太注意这点。“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保护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段进坦言,自己和团队咬定一点——要在规划的具体形态上做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其中“中国特色”决不能丢。
雄安新区规划工作强度很高,但为了将中华文化的理念精髓融入雄安新区的规划方案,平日里就爱看国画、讲究衣着带有东方纹样的段进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
“雄安新区这么大的一个事情,当然要融合中国传统的一些理念,这样做出来,老百姓才满意,才喜欢。”在很多地方,段进都说过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烈情结。他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的东方气韵融入雄安,以诠释“中国样本”。
最终,“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成为雄安新区起步区的规划风貌,特别是“一方城”的构思设计,便来自于段进的提议和坚持。
整个规划阶段,他带着团队与全国精英合作,为雄安新区确定了“北枕燕山山脉,南临白洋大淀,西望太行群峰,东通渤海雄湾”的大山水格局。新区起步区也在“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传统理念的指导下明确了“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格局。
基本确定了新区规划大框架后,雄安向世界发出邀请,征集规划设计方案。彼时,由段进和王建国院士领衔的东南大学团队的设计方案,从全球279家顶尖规划设计公司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三个优胜方案之一,这也是所有方案中唯一没有和外方团队合作的作品。
这份作品让段进在日后成为起步区核心——“一方城”的城市设计主持人,让东南大学团队在举世瞩目的雄安新区建设中留下了举足轻重的痕迹,也推动了全国规划行业的一大进步。
城市规划就是生活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段进一直这样说。在从建筑空间理论向城市空间发展论跨越的时候,段进努力提出自己的中国当代城市设计思想。与单个的建筑设计不同,城市要复杂得多,内容多维、数据庞大、思想多元、政策多变,而最终要导向发展,需要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系统设计。
在段进的职业生涯中,要解决的城市发展问题都很复杂,“普通的问题不会来找我们,通常都是问题特别重大,把握不住了,才需要我们去帮助解决最难的问题。”在多少年里,段进的生活就是一件事做完了,布局全部做好了,设计的内容全部法定化,之后再到一个新的地方,寻找和解决一个新的问题。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团队,段进带着弟子们出理念、出框架、出设计思想,但考虑最多的却是技术上的落地,从不讲空头理念,必须针对任何一个城市的一个具体问题。
为了与一座城市建立联系,和这个生命体有效“对话”,每一个项目正式开始前,他们往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座城市可能有两三千年的演进史,它们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总体规划做好了,理念到位了,改变的可能是一座城市的命运。”“一个设计影响的是当地几代人的生活。”
很多次,段进都跟学生和团队反复强调,城市规划不是单纯的工科专业,连他自己也不是个“传统”的大学教师。“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拉个书单出来,让学生们一本本看过去”而段进每次都会从工程项目的经验和故事谈起,告诉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规划师还要对城市、对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
“城市规划这件事情,就是生活本身。要关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是段进跟学生交流的口头禅。在学生看来,段教授“‘笔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规划方案,老师决不会做。”在学生眼里,段进的课堂从不会出现枯燥的“背书”式理论讲解,都是他多年的一线规划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学生们听来生动又有趣。段进也决不会因为“不是本专业的东西”而制止学生参与多样的活动,而是会因势利导,让学生将专业与生活更协调地契合。
“城市空间的规划,不仅仅是社会发展规划和经济建设规划在地域上的投影。不是一个被动和静态的实体,而是一种有能动性的动态过程,因此空间整体规划是人居环境优化的需要,也是人居环境优化的保证。”段进说。
“我们在创造空间,空间也在改变我们。城市从来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空间、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结果,由多种深层结构共同作用、交织形成。”段进说,城市空间并不是扩大的建筑,也不是建筑的集群,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蓝图一蹴而就,只有将公众参与深入到具体地域、社区的规划设计中,将公众的生活纳入城市规划的核心位置,这样建设出来的城市才会是让人民群众记得住乡愁、托得住归属感的城市。(编辑/张虹)
段进团队工作照
相关链接:
段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学术带头人、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成员。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设计大师”,2016年住建部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兼任国际空间句法学术指导委员会(SSS)委员,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规划》、《现代城市研究》、《规划师》等核心期刊编委。
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30余年,研究成果被多部国家行业技术规定、指南、导则采用,领衔编写《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TD/T 1065—2021)国家行业标准,并应邀参与修改了联合国人居署《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出版第一作者专著12部,发表论文百余篇。2021年,“空间基因解析与传承技术”荣登2020“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这也是全国规划行业唯一入选的技术成果。
先后以第一获奖人获国际和国家级规划设计奖2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2001、2014)。获国际设计竞赛优胜奖17项,其中包括《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优胜设计成果(2017)。3项作品入选国际百年城市设计巡展。
首届“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10 年成为学科首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年任《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首席专家,2019年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奖首届领军人才奖,2020年获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