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杨宏院士:中国空间站未来可有多个航天器伴飞

2022-11-07   科技日报   阅读量:94

    本报记者 张盖伦

    11月6日,2022腾讯科学WE大会举行。多位中国科学家带观众走近“国之重器”,讲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

    最近,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在大会上透露,之后会相继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组合体。届时,将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生活,实现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所有既定任务。

    杨宏指出,未来,空间站还可进行拓展,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太空母港,由众多航天器跟随母港伴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站方案。

    一直以来,团队瞄准国际航天技术前沿,独立自主地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间站,坚持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一体化设计空间站的3个舱,使多个舱段、多个航天器的系统可整合重构,大幅提升了整体可靠性。

    “我们所突破的关键技术都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杨宏表示,比如机械臂是空间站上的多面手,但如何保证机械臂的工作范围能覆盖整个空间站?若按常规思路,机械臂长度得达到六七十米。但这么长的机械臂,不但设计研制难度大,而且即使做出来了也没法带上天。于是,科研人员采用了仿生原理,制作出可以在空间站表面上自主爬行的智能机械臂。“这样一来,10米臂长的机械臂,也能覆盖整个空间站。”杨宏说。

    空间站共有3个舱段,分别是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需要在天上像搭积木一样将它们组装建造起来,实现“1+N=1”。其中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在轨组合体的控制和运营管理的大脑,每个实验舱在发射对接完成后,整个组合体的管理由天和核心舱负责。

    “我们的原则是,组装规模适度,但留有发展空间,也就是具有可扩展性。空间站能扩展到6个舱,最大吨位达到180吨。”杨宏表示,未来以空间站为母港,大型巡天望远镜等科学设施也可以伴飞。平时做实验时,这些设施可以独立飞行;需要维修、补给燃料的时候,它们可以自主对接到空间站上,由空间站的机械臂进行照料,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出舱对这些设施开展维修和维护。

    “空间站建造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我们要确保空间站组装建造任务圆满完成。在空间站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要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充分发挥其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杨宏强调。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向国际社会发出了邀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到中国空间站来做实验。“我们愿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一起,在中国空间站这个平台上,开展多项科学实验,共同开发空间资源,和平利用太空,为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贡献!”杨宏表示。

    (科技日报北京1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