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积跬步以至千里,对话医学大家闻玉梅院士

2022-10-06   澎湃新闻   阅读量:74

    原创 医学 可凡倾听

曹可凡与闻玉梅合影

    年近九旬,她仍工作在一线,以祖国的科学事业为己任。这位自称“步行者”的医学大家,将自己的人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医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她,就是我国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拓者之一——闻玉梅院士。

    在上海科技党委和上海院士中心的倾力支持下,《可凡倾听》特别策划继续为您带来科技之光——上海院士访谈系列。锁定2022年10月8日周六晚19:10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一起聆听闻玉梅院士积跬步以至千里的人生故事。

    本期导演:倪慎真

    Vol.1

    1934年,闻玉梅出生于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闻亦传和母亲桂质良在各自的医学领域都有所成就。人才辈出的闻、桂两家还培养出了闻一多、王元化等爱国英才,来自家族的精神遗产融汇在闻玉梅的血脉中,更渗透在父母对她的言传身教里。

闻玉梅(右一)和母亲、姐姐

    五岁那年,闻玉梅父亲不幸离世,从此她和姐姐由母亲独自抚养。日子虽然艰苦,但母亲桂质良总是很乐观,“她说你比工农要好一些,她就一天到晚忙在外面,兼很多职,做英文老师。”受母亲的影响,闻玉梅姐妹俩也分外懂事,在圣玛利亚女校读书期间始终名列前茅,靠奖学金顺利完成学业。

    中学毕业后,热爱京剧的闻玉梅一度打算考京剧院,虽然最终还是选择了考上海医学院,但她对京剧的热忱却始终如一。对此,母亲也一如既往的包容和支持,甚至专门为她请来程君谋当老师。“我妈妈是非常开放的,她不给我施加任何影响。”

1956年,闻玉梅拿到毕业证书

    母亲对闻玉梅的影响伴随着她前进的每一步,在做实习医生期间,闻玉梅因为病人未能救治成功而难过时,也是母亲为她指点迷津,“我妈说你这样没有做一个医生的素质,你不可以太情绪化,做医生应该很冷静,碰到困难应该正确地帮病人解决。”就这样,闻玉梅后来选择了做科研而非临床医生。

    Vol.2

    天资聪颖的闻玉梅对自己的个性有着清醒的认知,但她的医学之路却走得并不平坦,先后师从余?、林飞卿、谢少文等微生物学、免疫学专家,从启蒙到创新,她从不同的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同的知识乃至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对她日后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影响深远。

闻玉梅夫妇与谢少文夫妇

    在科研路上,闻玉梅担任助教长达十七八年,有段时间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但即便如此,她也始终不放弃,曾经为了做红眼病的研究拿自己当小白鼠。“我觉得我走上了很苦的路,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学生老问我,您怎么顶得住呢?我说因为病人,病人让我必须要把研究做下去。”

闻玉梅前往美国进修

    1974年,闻玉梅应当时上海第一医学院的邀约开始从事肝炎研究,虽然这与她之前所从事的免疫学、细菌学专业并不完全吻合,但出于对中国作为“肝炎大国”现状的忧虑,她欣然同意参与研究病毒性肝炎防治项目,开始了自己对病毒学领域的探索,一干就是近半个世纪。

    Vol.3

    闻玉梅不仅是医学微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她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早年间国外进修的经历曾让她心生触动,“我已经不能跟国外的同龄人比了,我要培养学生,希望我的学生能跟外国人比一比。”正是这样的信念,督促着闻玉梅辛勤耕耘,培育人才。

    “我最多一年只收两个研究生,不收多,因为我要对他们负责。我们就像乒乓球的教练,你会打攻球的,我要叫你学削球。你发球不好的,我专门教你发球。所以老师的责任,就是要经过你的手,让学生提高了一步。”

P3实验室环境照片

    除了培育人才,闻玉梅还做了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这也是她最满意的项目之一。“我要造一个窝,筑巢引凤,让那些出去的人,他可以再回来;在这不想出去的,咱们就一起拼搏。”

闻玉梅依旧工作在一线

    如今,年近九旬的闻玉梅依旧老骥伏枥,她提出“医老”的口号,希望能够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对年轻一代的医学工作者,她满怀期待,希望我国的医学科学有新的突破和飞越。“第一你要爱病人,爱你的事业。第二就是突破,创新和脚踏实地要结合,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指导拍摄

    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

    特别鸣谢

    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

    场地提供

    上海科学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