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自强不息,勇毅笃行,努力做情怀深、品德高、本领强、能奋斗的新时代英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长陆林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2-09-14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新闻网   阅读量:102

自强不息,勇毅笃行


努力做情怀深、品德高、本领强、能奋斗的新时代英才

——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院)长 陆林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5716名本科生、1264名博硕士研究生成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新主人。首先,我谨代表校(院)全体师生医护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辛勤哺育和培养你们的父母、师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参与军训工作的大学生教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你们在成长岁月中亲历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梦想成真,也将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践者、参与者、见证者,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大家将来施展聪明才智提供广阔舞台。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同学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以“刚毅坚卓、百折不挠、不避艰险、发奋图强”的自强不息精神,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大学是创新的源泉、道德的高地、社会进步的灯塔,对同学们而言,也是梦想的开始、成长的摇篮。相信同学们在考入山一大之前,都对学校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滥觞于百年前西医东渐之际,融入了新四军的红色基因,不论是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为振兴山东乃至全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护佑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一座既朝气蓬勃,又底蕴深厚的医学殿堂。特别是2019年正式成立以来,聚焦聚力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人类健康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迅速成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高校,拥有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目前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处在前1‰,位居内地医学学科第21位,独立医学院校第8位,实现了圆满响亮开局。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去年,校(院)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今后五年大力实施“135工程”,吹响了全面进军“双一流”大学的号角。你们自踏入学校大门的一刻起,就已经与山一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希望同学们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牢固树立知校、爱校、兴校、荣校理念,在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中展现山一大青年学子磅礴向上、澎湃向前的青春力量。

    同学们,站在新起点,你们肯定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和研究生生活充满美好期待,也难免担心现实是否会过于“骨感”。下面,作为你们的师长和大朋友,我在这里提几点希望,以期帮助大家明确奋斗的方向,更好地成长,真正成为情怀深、品德高、本领强、能奋斗的新时代英才。

    一是家国情怀要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始终是山一大人的精神基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及周边地区传染病、寄生虫病肆虐,以王兆骏、尤家骏、仲崇祜等为代表的山一大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奋不顾身、深入疫区,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为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等重大流行疾病,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立下了不朽功勋。其中王兆俊先生作为享受部级待遇的海归专家,长期在乡村工作生活,夏夜不顾酷暑和蚊虫叮咬,在油灯下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冬天冒着严寒走村串户、治疗病人,他自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顾不上医治,导致病情加剧,后来走路一瘸一拐,手也严重变形,连握笔都很困难。他90岁病危时立下遗嘱,要把骨灰撒在泰山,继续看护为之奋斗的人民,充分彰显了山一大人的爱国情、报国心和强国志。作为山一大青年学子,你们要传承好山一大的家国情怀,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与祖国共奋进中书写无悔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二是道德修养要高。古人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都要求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我校众多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白晓卉老师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她多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直面病毒、征战一线,不幸倒在了离家500公里的威海,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白晓卉老师是山东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在“国家”与“小家”之间,她选择了“国家”;在“危险”与“安稳”之间,她选择了“危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的庄严承诺,彰显了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是当之无愧的“齐鲁时代楷模”“山一大精神楷模”。同学们正处于“三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山一大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和漫漫征途中行得更正、走得更远。

    三是自身本领要强。“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大学是人生积累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心无旁骛、刻苦学习。大家都知道,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仅办学9年,却培养出了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92名两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西南联大学子始终秉持“刚毅坚卓”的校训,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穷且益坚,不畏艰苦、好学上进。作为新时代的山一大学子,更应珍惜和利用好现在的优越学习条件,争取做得更好。我校作为科教融合高校,具有一般高校难以比拟的科研优势,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60余个,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承担高层次项目的知名专家为同学们授课,谢立信院士、于金明院士等学术大家也将为大家做讲座,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即可参与实验,为同学们快速成长为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希望同学们大力弘扬“乐学善思、明礼自信”的优良学风,不“躺平”,不“佛系”,不“摆烂”,潜心求知、修学储能、增强本领,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四是奋斗精神要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是新时代青年难得的人生际遇。同学们要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就必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我们学校谢立信、于金明两位院士就为你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谢立信院士上世纪90年代创办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时只有3名工作人员,租了一个招待所,用于看病、做手术,为了节省空间还把厕所改成了办公室,15年后培养出了一位院士,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两所三甲医院,一个配镜机构,现在已年近8旬的他又在推进眼科研究院和眼科学院建设发展。于金明院士把学习当作乐趣,把工作当成享受,白天临床忙诊疗、晚上读书做科研,有一次深夜查阅文献时铅笔扎进手指都没有意识到,带领附属肿瘤医院发展成为连续十一年位居复旦版肿瘤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第六位的省级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更是改写了美国国家癌症治疗协作网的肺癌放疗指南,正如他常说的,“我们不是命好,而是在拼命”。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唯有不言歇、不言弃、不言败地执着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同学们,你们朝气蓬勃、青春洋溢,就如同早上喷薄的朝日。我无限憧憬,经过在山一大几年的学习、淬炼、提升,将来都能成为优秀的医学家、科学家、护理学家和卫生健康行业的管理者等各行各业的表率与执牛耳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也将尽最大努力,助力你们走好这段满怀希望、乘风破浪、奔赴山海的旅程。希望你们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的人!山一大的未来将由你们执笔书写;山一大也必定因为你们的加入、我们的坚守,而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山一大的今天因为你们的到来而感到骄傲,山一大的未来因为你们的成长而充满无限的荣光!

    谢谢大家!

供稿 | 党委办公室

美编 | 张瑾

责编 | 姜珊

审核 | 刘彦军

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