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荆楚乡村谋振兴 | “死磕”一粒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2022-05-13   长江云   阅读量:73

    湖北还有一件特别自豪的事,就是培育出可以耐盐碱的油菜。它不仅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还担负起改良我国盐碱荒地的重要使命——这两件事,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这粒了不起的“湖北造”油菜种子,还是世界杂交油菜史的开端,眼下正在全国加速推广。

    华中农业大学的这条小路有个奇怪的名字,叫“波里马”,是为了纪念傅廷栋院士自主研发培育的油菜全新品种“波里马”。这种油菜,成为全球杂交油菜史的开端。上个月底,最新一代“波里马”油菜,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评审,正式向全国5亿亩盐碱地大面积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廷栋:“真的很高兴,去年,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提出,要利用这5亿亩盐碱荒地,我们就拼命干这个事情。”

    用“波里马”油菜改良5亿亩盐碱地——能够抓住这次时代机遇,扛起总书记交给的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绝非偶然。2005年,傅院士团队立志培育具有最强适应性和最强抗病性“最强油菜种子”。为了达到第一个目标,团队选择我国土壤条件最为恶劣的盐碱地,作为试验田。然而,这项试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这个20人团队的想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廷栋:“盐、碱是两个概念,沿海是氯化钠,西北是碱,我们的油菜(盐度)1.5、1.6都可以活。”

    傅院士团队提取了全国各大盐碱地土壤,测出盐碱值,制成全国盐碱地数据库,并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油菜实验室里,用数百个培养皿精准模拟油菜生长场景,还原了一套盐碱地培养链。再从中选育耐盐碱性最强的品种,投入到各地进行实景种植。在数以万计的淘汰之后,团队终于筛选出一批“最强种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廷栋:“我们在各地布置实验,从新疆、内蒙、宁夏、黑龙江到天津都布置实验,(用)不同的盐碱地证明这个品种是耐盐碱的,所以我们的信心很足的。”

    最强种子,破壳在即。为了吸引农民来种植,傅院士团队利用油菜翻土后易腐烂发酵的特性,将一季油菜分两拨收割,一半用于给土壤补充营养、降低酸碱值;一半用于加工饲料,缓解饲料进口压力。这个农牧结合的创新想法,还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廷栋:“农民 一家一户地送种子给他种,我们团队安排了8个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有盐碱的地(方)做工作,它的特性,它的机理,还有筛选资源,筛选品种。”

    为了达到“最强抗病性”这第二个目的,傅院士团队寻找各种病菌。2008年,长江中上游区域一度小范围出现根肿病菌,它的传染性极强,是油菜的“天敌”。团队立即在国内率先展开了抗病性育种。当时,很多人认为他的这项研究,脱离实际。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廷栋:“要做这个工作,可能我们省还没有,你搞这个研究是不是脱离实际,我们看问题时候要有前瞻性,这一点是应该我们搞科学研究的人都应该有这个想法。”

    为了这个被人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科研,团队在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下展开了历时七年的研发,最终赶在2016年湖北根肿菌大面积扩散前,培育出了抗根肿病的品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廷栋:“我们资源库建立起来后,我什么时候要将它作为武器拿出来,就可以抵抗不同的病。”

    随着我国向5亿亩盐碱地的正式宣战,在盐碱地上诞生的“波里马”油菜,开始在西北、东北、新疆迅速推广,掀开将“不毛之地”变成“希望田野”的时代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廷栋:“盐碱地的话,这个工作实际才开始,我现在80多岁了,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后面的团队发展得更好。现在我们进一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出成果、出人才,是我们农业大学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