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且看悠悠“寸草心”——走近新中国草业科学开创者任继周院士

2022-05-05   潇湘晨报   阅读量:49

    “五一”“五四”双节之际,针对“国之大家”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央视《吾家吾国》特别更新,深情致敬共和国最年长劳动者。节目聚焦98岁的草地农业科学家任继周、90岁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88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87岁的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及76岁的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讲述了他们“因为奋斗不息,所以青春永驻”的热血故事。

     《吾家吾国》所聚焦的几位高龄大家,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在每个历史时期,他们都以不变的奋斗底色、不变的奋斗情怀、不变的奋斗品格,勇挑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和责任。他们厚重的人生之书,每一页都是“劳动最光荣”的有力注脚。5月3日晚9时30分这一期,央视新闻频道(CCTV—13)《吾家吾国》走近新中国草业科学开创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让我们跟随主持人王宁,去倾听任先生的故事。

     “搞草业,我这一辈子没有动摇过”

     作为我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在投身草业的70多年里,任继周院士为我国草业科学教育和科技立下了汗马功劳,却称自己为“草人”。任先生对此的解释是:“搞草业,我这一辈子没有动摇过,不管多大的风浪。”他总说自己做的事情很微不足道,但其实,任先生对于草原的研究,恰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接受王宁采访时,他一直说自己对社会贡献不够,“舀一瓢水,没还一桶”。年近期颐,仍每天坚持工作和学习。为了让自己分秒必争,任先生的家里挂着很多钟表:“这个年龄,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要珍惜我借来的‘三竿又三竿’的时间。”

     任先生除了对草地农业有非常大的贡献之外,他对于草原学的教育也非常重视。1964年,任继周在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创办了草原专业,后来又独立发展成为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草原系。

     任继周最近一直在忙碌的事情,就是他的农业伦理学的编写,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有一天他走了,书却还没写完。当问到任先生为什么要写农业伦理学的时候,他说:“因为我后来老了走不动,下野外工作不行了,我住院的时候就想研究这个农业与社会的关系,就发现农业伦理学没人管。”

     “夜闻狼嚎传莽野,晨看熊迹绕帐房”

     1943年,任继周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学习畜牧专业。大家都很不解,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何选择如此冷门的专业?任继周的答案是“我想改善国民营养”。这个朴素的为国为民的信念,指引他一生专业致学。

     1956年,33岁的任继周在海拔3000多米的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马营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试验站。那座任先生口中的试验站,其实只有两顶帐篷。“夜闻狼嚎传莽野,晨看熊跡绕帐房”,身上爬满虱子,但他不以为苦,反而觉得那段经历带给他更多的是福气。

     有了这样一段非比寻常的经历,任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草原气候—植被—土壤综合顺序分类法。同时,他与第八机械工业部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解决了草皮通气透水的问题,创造了划破草皮改良草原的理论与实践。

     生活这么艰苦,任继周为什么非得在这儿建这个试验站?

     任先生告诉主持人王宁:“因为你不到具体的环境里,就不知道草原变化的规律。这个试验站对我很有启发,在做试验的时候,我就山上山下地跑着检查。所以,我走路的本领一般人比不了,我一天走一百多里路,不感觉累,而且非常有兴趣,这样,做的结果才能够汇总。”

     主持人王宁很好奇,那个时候任先生怎么就能想到,在这个地方,草皮划开,但是不破坏,就能让草长得好?

     任先生表示,这种草地,根须不透气、不透水,草长不好。老鼠洞周围草长得好,就是有了通气。通气不能把草皮掀掉,要松一松,让空气进去、雨水进去,所以就搞这个划破。最初的时候,拿铁锨等农具,一个人一沟一沟挖,非常见效,马上草就长起来了。

     “涵养动中静,虚怀有若无”

     任先生把自己有生之年和百年之后能对国家的贡献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他决定日后将房子捐出去。在任先生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涵养动中静,虚怀有若无”,这是他的二哥——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任继愈送给他的座右铭,这十个字在晚年也一直激励着任继周。

     任先生一直说觉得自己对社会做得太少,“舀一瓢水,没还一桶”。但其实,这位以“草人”自居,投身草业70多年的老先生,他的身上体现了专业致学科学家的精神,又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浩荡君子之风。他认为的人生意义,就是能够一直到生命结束时,还有做不完的工作。(记者 何燕)

     任继周

     中国工程院院士,草地农业科学家。1948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农学院。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农业大学特邀教授。

     主要学术创新:提出了草原季节畜牧业理论,为广大牧区采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提出了草业科学的4个生产层、3个界面的基本科学框架,体现了草业科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持续发展的观点;他对我国草业教育贡献卓著,是我国最早的草业科学博士生导师,创建4门专业课,编写了相应的专著,著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等专著13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草原牧草部分。现任国际草原学会(IRC)常设委员会委员,英国《Arid and Environment》杂志编委,新西兰梅西大学设有任继周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