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功勋!中国航天日,这个重磅荣誉送到他的手中!

2022-04-25   中国气象局   阅读量:261

今天(4月24日)

第七个中国航天日

    当天上午,来自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代表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孙家栋办公室,共同将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终身成就奖送至孙老手中。

说明: https://pics2.baidu.com/feed/00e93901213fb80e8c5c2ff5e6ec1324b83894cf.jpeg@f_auto?token=6145ac9f38dd29e431b69d63f5b610d3

说明: https://pics6.baidu.com/feed/0b55b319ebc4b745d301e3261fc1221d8a821534.jpeg@f_auto?token=561717cba1bb83cf8a67f16bee489701

摄影/中国气象报庄白羽

    此次,获得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终身成就奖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匡定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原主任许健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钮寅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工程总师、研究员李卿

孙家栋

这个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相依

也跟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渊源深厚

说明: http://pic.rmb.bdstatic.com/bjh/news/959ef30982dd80d1348fc65926d9d079.gif

晚年,孙家栋不止在一个场合表示——

    我做过很多型号的总师,但做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工程总师让我感受最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从着手启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工程

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系列最后一星发射

孙家栋相伴“风云”四十余年

说明: http://pic.rmb.bdstatic.com/bjh/news/0aa5218d28c99d350db5adce99d3a09f.jpeg

    2018年,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气象卫星发射时,时年89岁的孙家栋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有人问他,何必事必躬亲?他说,我是风云二号的工程总师,应当到一线来。“并非我个人如此,每个航天人都是如此,只要到了特定时间,就要出现在特定的岗位上。”

航天缘气象情

孙家栋与“风云”很早结缘

1988年9月4日

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A星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夕

孙家栋专程为进发射基地的

试验队员作动员

说明: https://pics2.baidu.com/feed/dc54564e9258d10944de38621f65f0b56d814ded.jpeg@f_auto?token=dcaa5b26ac6e4eb9535cf401a42e21b2

    ▲1988年9月7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风云一号A星试验性气象卫星,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实现了我国气象卫星“从零到一”的突破。此后我国卫星气象事业进步快速,14年间风云一号B、C、D星接连发射。

上世纪七十年代

我国实施以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资源一号

为代表的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

孙家栋

被任命为这三项工程的总设计师

从此与风云卫星结下了更深的缘分

    “我国的气象卫星是随着气象服务需求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一开始,气象服务要求相对较低,我国制定了先发展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规划。之后,我们又有了高轨道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形成低轨全球观测和高轨局部观测相结合的气象卫星体系。”孙家栋回忆

198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任务

该工程被列入航天重点工程

如何让风云二号卫星尽快成型的同时

也具有优良的功效?

当时的研制队伍决定

一方面继承

我国东方红二号卫星部分成熟技术

一方面大胆采用

多项国际先进技术

以进一步提高

风云二号卫星的技术性能

说明: https://pics3.baidu.com/feed/a8014c086e061d95ea7d3647abc936db62d9ca5a.jpeg@f_auto?token=03ef62fbaa52d953e69581d6073a5ac0

研制过程并不顺利

1994年

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01星

在发射前测试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三年后,1997年6月10日

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A星

但在运行3个月左右

开始出现故障

“上天之后便暴露出一些问题。”孙家栋说

比如,太阳光照射镜头时

卫星云图成像不是很清晰

即便如此,风云二号A星意义重大

它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时拥有

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见证“收官之战”

到2004年,风云二号C星成功定点

成为了当时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业务星

随后,从C星到最后一颗H星

风云二号步步推进、顺风顺水

如今,长期稳定运行的风云二号卫星

服务国民经济,造福万千百姓

2018年6月5日

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星——

H星即将发射

已经89岁高龄的孙家栋

来到西昌见证这场收官之战

说明: https://pics1.baidu.com/feed/eac4b74543a98226256914f545bf850b4b90eb04.jpeg@f_auto?token=881fda199b1c1465e95926731f03904c

从40年前着手论证风云二号工程

到最后一颗H星发射

孙家栋见证了

风云二号8颗卫星

从零件到整星、从地面到天上的每一步

发射在夜里进行

从1997年到2018年

从首星到末星

孙家栋的头发白了太多

但目光依旧坚定

这天夜里

长三甲运载火箭升腾的尾焰

划破了大凉山夜空

火箭托举着风云二号H星

飞向深邃又无尽的黑夜

说明: https://pics4.baidu.com/feed/ac6eddc451da81cb3f3d7e3b9d5bec1c08243130.jpeg@f_auto?token=8fa59ed32cca6704b076b8775a7c3073

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华社记者李明放摄

喜看后辈风云


    晚年的孙家栋,依然心系风云卫星事业。“对于我来说,每天晚上7点30分,准时打开CCTV1,就能知道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让孙家栋开心的事,是“风云卫星为天气预报提供支撑,每个人都有感受”。

以前没有气象卫星时

台风天气几乎没法预报

有了气象卫星以后

能够更早捕捉台风动向

    孙家栋始终坚持认为,风云卫星不是科研卫星,而是应用卫星,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作为应用卫星,就要确保质量,稳定运行,同时能够长期运行,不断研制它的接替者。“就好像城市的自来水系统,要长期供应不能间断。”

当看到风云一号、风云二号的

“升级版”风云三号、风云四号上天后

孙家栋很激动

新一代的航天人和气象人不负众望

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和

极轨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

中国气象卫星事业前路可期

说明: https://pics5.baidu.com/feed/95eef01f3a292df5f885e8d26e0c606a35a8737e.jpeg@f_auto?token=d3725ae5e70012d9001d4ef137a8762c

对于风云卫星后续发展

孙家栋未雨绸缪

即便在晚年退休后

他依然未停止思考——

卫星研制前期

要进行大量开发工作,做好技术储备

卫星上天后

要做到管好用好,扩大应用范围

同时,要组织力量

编制未来气象卫星的发展规划

    他说,我国气象卫星及气象应用整个体系完全是依靠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这才可以做到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在科学创新过程中遭遇曲折是必然的,但遇到曲折以后,要下决心克服曲折,总结经验,不断前进,这是最重要的。”孙家栋叮嘱年轻人。

刚刚过去的4月8日

是孙家栋93岁生日

4月24日,又迎来了中国航天日

他依然身体健朗、精神矍铄

虽已是鲐背之年

但孙老仍然心系航天事业发展

央视CCTV1《故事里的中国》↓(孙家栋篇)

以国为家矢志牧群星

硕果积栋助梦谱风云

您是风云的总师,亲赴一线留下足迹;

您是国家的栋梁,满天星斗刻画传奇;

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书写了堪称典范的航天缘、气象情,

谢谢您,孙老总!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综合来源:《中国气象报》《中国航天报》等

    内容支持: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等

    编辑:王亮

    审核:段昊书、张帆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