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富有前瞻性!”深圳政府工作报告这处提法,被院士点赞

2022-04-14   南方+   阅读量:53

    “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这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倒逼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战略之举。”

    在2022年4月的深圳市两会中,深圳市政协科学技术界别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对深圳建设“低碳”城市尤为关注。

    记者发现,围绕“低碳”,2022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首次提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具体包括提出优化能源结构,力争清洁能源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等目标,以及因地制宜推进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氢能、建设数字电网、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等新举措。

    对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表述,成会明十分赞许。他认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对碳达峰、碳中和起决定性作用,也是深圳在实现“双碳”目标道路上非常有远见、有前瞻性的做法。

深圳市政协科学技术界别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

    “拉闸限电”不可持续

    应构建可灵活调度清洁能源的智慧网络

    成会明认为,“现代能源体系”写入今年工作部署的做法非常“有远见”。他分析,为了达成“双碳”目标,未来势必要使用更多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这就需要能源体系更有弹性、更有灵活性。在此背景下提出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他表示,我国的能源结构,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可再生的、碳排放大的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目前占比高达80%以上,另一类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后者由于存在“旱涝”现象,如太阳能白天有、晚上无,水能亦受干、枯水季限制,在供应的稳定上较差,因此需要通过储能系统的构建,在能量大时将其存储起来,需要时候释放出来。

    “以往遇到电力不足的情况,我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拉闸限电’。但在未来,智慧能源网络将能做到精准调控。‘现代能源体系’的提出,就是考虑到了可再生能源的间断性,以及供需调度的灵活性。所以说,该提法体现了政府的前瞻性。”成会明院士进一步解释道。

    他还指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对深圳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起决定性作用。我们的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与消耗将更大,如果仅靠既有能源体系的话,碳排放将大大增加,如果不使用清洁能源,没有一个“现代能源体系”来支撑,将很难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车网互动”“低碳零碳”建筑……

    这些“新潮”做法也应纳入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对“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他还建议,如果将“车网互动”“柔性电网”“光储直柔”的低碳零碳建筑建设等纳入到该体系当中,将更加周全和完善。

    报告提出,深圳将在2022年新增新能源汽车11.5万辆。“深圳是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当前总数达54.4万辆,今后每年还将十多万辆地增加,很快就能达上百万辆。”成会明表示,大量新能源车的出现,必然会对电网带来冲击,但反过来也可以作为分布式储能载体加以有效利用。

    现在有一个新概念叫“车网互动”,意思是将电动汽车本身作为接在电网上的移动式分布储能设备,当需要时电动汽车可将电池的能量传送给电网;反之在电网丰电时或需要充电时,连接电网充电。换句话说,即让新能源车变成可双向传输的“充电宝”,充电等同“买电”,向电网输电就等同于“卖电”,很好地发挥储能的作用,车主还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未来我们需要大力推行‘车网互动’,将‘车网互动’纳入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当中。”他提议。

    同时,他还提出,未来建筑应该建成为“光、储、直、柔”一体化的低碳、零碳建筑。“光”,是指太阳能光伏技术,建筑可利用自身的墙面和屋顶吸收太阳能,发展成为“光伏电站”;“储”,即储能技术,将建筑光伏电站发的电储存起来;“直”,是指直流配电技术,直接使用“直流”而非转换为“交流”再使用,可减少能源转换的损耗;“柔”,是指柔性负荷和柔性用电即柔性交互技术。换句话说,即根据用电多少,主动实时调控建筑从电网取电功率的能力。

    “它既可以跟电网有一个很好的对接,同时又能够高效利用能源,并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光伏电站,能够产生能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他对该种未来建筑评价道。

    据悉,去年10月26日,“光、储、直、柔”就写入了《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其提出“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目前,“光、储、直、柔”已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新概念”“新风口”。

    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已在路上

    为低碳城市发展提供“最强大脑”

    据成会明院士介绍,为回应“双碳”目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中科院先进院”)和他的研究团队正在建设碳中和技术研究所。

    该研究所依托中科院先进院和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主要围绕可再生能源生产与转换、高效能源存储、智慧能源网络、二氧化碳高效捕获与转化利用等科学问题进行布局。

    “除了科学问题导向,我们也结合市场需求,希望能建设一个覆盖可再生能源生产与转换、能源存储及输运、智慧能源网络、碳利用与补偿的全链条技术创新平台,实现碳中和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该所还将为政府与企业在零碳能源供给、低碳与零碳产业链、碳吸收与生态再生、碳中和补偿与奖励机制等方面提供咨询建议,并培育和输出碳中和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

    “目前,我们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揽相关的人才,有序开展上述相关领域的研究,努力为深圳‘低碳’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成会明说道。

    【撰文】蔡敏玲

    【图片】朱洪波 孔凡超

编辑 杨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