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四川科普工作如何发展?专家:深入山区,让科学普及平衡发展

2021-08-27   川观新闻   阅读量:26

文露敏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摄影 郝飞

    8月26日,2021年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四川传媒大厦落下帷幕。在决赛中,20名选手通过“自主命题+随机命题”的形式,为公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的科普知识盛宴。

    本次大赛到底有哪些亮点?在科技发展中,科普的意义又在哪里?四川开展科普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未来又该如何发力?赛后,川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大赛评委。

    主持人:

    川观新闻记者

    嘉宾: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杨晓波

    谈大赛印象

    选手们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大赛又上一个新台阶

    主持人:点评一下今天的比赛?

    翟婉明:确实没有想到,现在我省的科普工作氛围这么好。比赛现场,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尽自己所能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

    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已经举办了4届,这一届应该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希望能把这个活动传承下来。另外,我们不仅自己要办好活动,也要让选手走出去,到全国去参赛,让四川的科普选手创造更好的成绩。

    杨晓波:今天的比赛非常精彩,进入决赛的20位选手的表现很好,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新颖、难懂的概念,让不熟悉这个科学领域的人都能听个明白,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拿一等奖。

    冯晓云:20位选手非常优秀,比如说得分最高的14号选手,她将心理学上的疾病解释得十分清楚,这个话题既关乎青少年,又关乎每个家庭和他们的幸福生活。还有些选手将科学技术背后的历史脉络讲清楚了,呼应了我们“百年回望”这个主题。开展这类科普活动对科普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谈科普意义

    科普是提升民族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主持人:在科学科技的发展中,科普的意义是什么?

    翟婉明:我们做科学研究工作的,往大一点说,使命就是造福全人类,往小一点说,就是要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实现这个目标,仅靠几个科研工作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传播出去,将高深、晦涩的科学技术,通俗易懂地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大家不自觉地去运用,这样才能极大提高科学技术的作用和贡献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开展日常科普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杨晓波

    杨晓波:科普是一个民族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科学素养得以提升,才会增强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这类活动的举办,对提升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冯晓云:科普不只是演讲,更是一种人对人的表达。科普要注重内容的普适性,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厘清科技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科普的手段非常重要,有时候道具必不可少,但要考虑道具会不会给人带来不好的感受。除此之外,科普可以涉及科学伦理层面的问题,也要强调科学的普惠性,不要让老百姓产生误解。

    谈四川科普

    山区科普仍是薄弱区域,要关注不同受众的知识盲区

    主持人:四川科普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未来又该往何处发展?

    翟婉明:四川的优势在于,我们是一个科技大省,科技力量、科研资源和条件还是很好的。但是,我们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不均衡,很多山区是科学普及的薄弱区域,同时也是我们科技人才队伍缺乏的地区,所以四川科普的任务还是很重的。不过,我们一定能够有条件来把这个工作做好,也就是说,我们义不容辞。

    杨晓波:要关注不同受众的知识盲区,针对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概念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享概念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激励更多人去学习、理解。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

    冯晓云:我们应该加大这类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并且对科普讲解员进行奖励和鼓励,让他们因为这个工作收获成就感,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