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有一流的学生,才有一流的大学——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在学生社团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2013-07-22   四川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14

有一流的学生,才有一流的大学——在四川大学学生社团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四川大学校长 谢和平 院士

2013年7月19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学生社团发展论坛。我主动申请第一个讲。我提出要搞这个社团发展论坛,就是要提出一些主题和观点,来研讨、来布置怎么创新第二课堂,抓好社团工作。昨天,我才从北京回来,参加了中管高校书记、校长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今天,上下午都有会,中午也没休息,就是一直在思考学生社团的问题,思考在今天的论坛上讲点什么。我们要求每个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所有的学生辅导员都来参加这个会,就是要让大家都来重视这个工作。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抓作风建设。大学是培养学生为主的,学生就是我们的群众,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镜子”。所以,怎么做好学生工作,培养一流的学生,就是检验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重要标准。

    今天,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有一流的学生,才有一流的大学。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在全球第二位。大家都说中国强大了,中国强大的重要标志,不仅仅是经济的强大,更需要有一流的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更需要建设一流的大学。什么叫一流大学?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讨论10多年了,大家普遍认为,一流的大学应该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科,应该有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校园环境等很多指标。但是,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流的学生。只有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才有一流的大学。当然,要培养出一流的学生,首先要有一流的老师。但是,有一流的老师不等于有一流的大学。有人会问为什么,就因为如果这些一流老师的心思不在课堂上,不在学生身上,如个别教授学术水平一流但缺少最基本的师德,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那么,这所大学也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教师加一流的管理,才会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有一流的学生,才有一流的大学。这就是我的第一个观点。那么,什么叫一流的学生?首先,就应该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我们川大培养一流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国家要成为未来真正的强国,就必然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就应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那么,一流人才具体体现在哪里?我想,主要就应该体现在爱党爱国、德才兼备,体现在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应该成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际栋梁和社会精英。那么,现在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我认为差距还很大。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还基本上是应试教育,靠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讲成绩、讲分数也是需要的,但同时更要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人格品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大学要培养一流的人才,首先要有一流的老师,一流的老师要德才兼备;还要有一流的管理,首先要有一流的管理队伍,就是要有一流的总支副书记和一流的辅导员队伍,所以,今天要请大家一起来开这个会。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主题和命题,有一流的学生,才会有一流的大学。

    今天,我要讲的第二个主题和命题就是,怎么才能培养一流的学生?就是应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近10年来,我们川大一直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了川大的教育体系,就是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04年,我们就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际栋梁和社会精英。“按照这个培养目标,我们就要扎扎实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去年,学校提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新思维。为此,我们实施了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从2010年开始,在本科新生中就全部实行了小班化编班,所有的班级都在25人左右,大班课也要分成小班讨论,要求老师和学生要开展课堂互动、研讨,实施了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实现最好的课堂效果。所以,我们一直在抓第一课堂的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我们培养一流人才,还要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质发掘出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在大学四年里,我们要把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质发掘出来,就需要第二课堂。所以,一流的人才就要通过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智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品德和责任;要通过第二课堂,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质。

    今天,我想讲的第三个观点就是,川大应该改革第一课堂,创新第二课堂。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个社团发展论坛?第一,有一流的学生,才有一流的大学,所以,我们的重点要放在培养一流学生上。第二,怎么培养一流的学生?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第三,如何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系统的教育改革?就要抓住改革第一课堂,创新第二课堂这个关键点。

    过去,我们认为第二课堂包括很多方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等。但是,创新第二课堂的关键,就是要把社团做成最有影响、覆盖面最广、发挥兴趣作用最突出的重要载体。所以,我要求召开这样一次社团发展论坛。这个论坛不仅仅是团委的活动,而是川大未来建成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我非常看重这个论坛,专门请李向成副书记、步宏副校长、晏世经副校长做了准备,讲他们的认识和体会,还请了两位老师来谈他们的工作经验。建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流想法、一流举措,别的学校没这么考虑没关系,川大应该想在前面。这就是我想到倡导这次社团发展论坛应该突出强调的几点。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准确认识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成绩

    近年来,校园里掀起了社团文化的热潮。我校的学生社团有光荣的发展史,从当年最初的、单一的进步爱国青年团体,到现在的文化艺术、学术、科技、体育、公益兼有的学生兴趣组织,学生的个性在社团得到了张扬。既然是学生自发成立的兴趣组织,社团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个性文化,参加社团是个性化的,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所以,社团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学生基础。之前,我问了团委分管学生社团的同志,学校一学年有3次成立院级社团、3次申报学术型社团的机会,每次都有很多同学来主动咨询怎么成立社团,还有留学生希望加入学生社团,说明学生社团工作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关注。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227个社团,校级社团非常活跃,我们个别社团已经达到上千人的会员规模,一学年在江安校区就有200多场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学生超过20000多人次;院级社团也各有特色,比如,口腔医学院的巧心坊社团,能够将专业学习中雕牙的技能实践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学术型社团一年来建立了69个,有会员4000余人次,使本科高年级、硕博士在读研究生有新的平台聚集在一起,一些社团的发展也有质的提升,比如,临床医学院MCQ团队,在社团指导老师的组织下,依托学科资源优势,谈专业、辅导学习和临床实践,特别是参与了很多国际性学术会议,有了更多学术、思想碰撞交流的机会。
关于学生社团工作的成绩,李向成副书记接下来还要专门总结,我在这里就简单列举一下。在国内多项比赛活动中,我校一批优秀社团获得了各类奖励26次。我记得,我已经连续两年参加了学生社团文化节的开幕式晚会,“逐梦青春”是我校学生社团文化节的主题,在去年10月份的开幕式晚会上,还推出了川大学生社团的形象宣传片,就是刚才老师们看到论坛开场前循环播放的13分钟短片。这个短片就是由我们的学生影视协会的同学们自编自导,利用去年暑期,自己独立拍摄制作完成的。类似这样的宣传片,北大也是2012年推出的,这就说明,北大学生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而且会做得更好,也说明我们的学生社团对于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潜质和特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全面分析我校学生社团工作面临的差距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理念有差距。提到学生社团,大家仅仅想到是团委的活动,这很不应该。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化成人,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的潜质和特长都能充分地发掘和培养出来。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当科学家、国家领导,而是每个人的特长都应该得到充分发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梦想追求,这才是教育的责任。第一课堂培养的是基本知识,目的在于增长智慧,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课堂就应该通过社团这个最好的场所,去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质。

    第二,重视程度有差距。我们学院对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一致。有的学院很重视,有的学院根本不当回事,把社团活动当做学生自己的事。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那么,对于大学的校长、院长、辅导员老师来说,我们的群众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学生,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镜子”,如何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学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了,学生的社团工作就是检验我们走群众路线的意识和高度。走群众路线,首先就要“照镜子“。我们230个辅导员,30多位副书记都要想一想自己的镜子是什么?我们的镜子,就是每个学生的需求,就是要更多的关心、培养我们的每个学生。

    第三,育人的成效有差距。培养一流的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课堂要做好,第二课堂也要做好。老师要讲好课,教书育人;辅导员要管好学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学校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一流的学生。

    第四,辅导员和社团指导老师还有差距。近年来,我们学校辅导员队伍的选聘标准越来越高,最基本的条件都要求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所以,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应该是一支经过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团队。我想,大家绝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把辅导员工作简单地理解成抓一抓学生的意识形态,平时把学生管一管、说一说。实际上,我们每个辅导员都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去影响每个学生,去投入我们学生社团的工作当中,去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但目前,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然还存在指导老师人数不够、精力投入不够、个别老师水平不够等方面问题。现在,我们教务处正在制定具体的政策,激励和引导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指导学生社团工作当中,尽快形成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素质优良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

    我一直说,真正的好老师,不仅仅是自己的学问做得好,还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好,特别是,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去关心、关爱每个学生。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生命是什么?我认为,教育的生命就在于爱心的传递,在于教与学的互动、情感的投入。我记得,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颁奖晚宴上说过一句话,我感受很深。他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说,爱心的传递才是教育的真谛。

    现在,在信息时代里,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方式去自学。但为什么大家还要到学校里面、到大学里面来学习?我想,这就因为在大学里有老师传授知识,传递爱心,进行教与学的互动,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放几张PPT、在黑板上写几行板书,而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所以,我们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我们每个老师投入自己全部的爱心和情感的过程,我们的爱心和情感都应该体现在每一次备课的教案上、体现在每堂课的板书上、体现在每次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一直特别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多抽出时间去关心、关爱自己的每个学生,能多抽出时间去参与校园公益活动,能多抽出时间来跟学生交流、交往和碰撞,促进每个学生自由全面的成长。

    在座的很多老师可能都还记得,2010年,我们校园里连续发生了“3·30”、“4?7”两起突发性刑事案件,我们感到很震撼也很痛心。但让我很感动的是,在事发第二天就有老师给我写了信,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反省。这位老师说,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他想知道自己班里的学生怎么样,觉得应该马上联系自己的学生,与同学们沟通、交流,但是却找不到学生的联系方式。所以,第二天一上课,他就给学生们作了检讨,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学生,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们的联系方式。我想,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能用这种情感和爱心,去关心、去关爱每个学生,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第五,真正有显示度的人才培养成果还有差距。现在,我们有个别学生社团喜欢注重形式,喜欢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当然,我们团委搞学生社团活动,创新一些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需要的。但是,我们也要反对那些没有内容、没有必要、没有效果的“形式”,因为这些“形式”就是真正的形式主义。所以,我们应该去认真思考,如何真正让每个学生通过参加社团,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的特长、潜质得到最大发掘,真正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自由全面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能够让同学们通过参加社团,把每个人的心都凝聚在一起,产生一种凝聚力、一种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毕业时忘不了社团当中的同学,忘不了自己的辅导员和指导老师,忘不了母校这块土地,这才是我们社团工作最大的成就感,才是我们每位老师最大的幸福感。

    三、努力把学生社团打造成为发掘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俱乐部

    改革第一课堂由教务处负责,创新第二课堂就需要大家来承担,要求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参与打造。目的就在于培养一流的学生,因为只有一流的学生,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所以,我想就学生社团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第一,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

    一是提高对学生社团的认识。从今天开始,全校从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开始带头,到学工部、团委的老师,再到每个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还有全体辅导员,都要把社团当作学生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当作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发挥学生潜质的俱乐部,当作体现培养学生智商、情商的重要场所。我们都要形成这样一种认识,通过学生社团这个平台,让学生的兴趣,变成一种爱好,真正形成一种习惯;通过社团的锻炼,让学生的特长,变成一种专长,成为未来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

    大家知道,现在高考录取实施“阳光工程”,每个人都是经过高考考进来的。最近两天,我们学校今年本科录取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高出各省一本线80分以上的有14个省(区、市),高出100分以上的有6个省(区、市)。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要进入调档线,才有可能进入川大学习。但是,他们进入川大,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填报的志愿选择专业,关键还要根据考试分数。往往差一分,就可能被调到了自己不了解、不喜欢的专业,如果不服从分配,甚至还可能会退档。这就导致现在一些学生考上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而是不得不读的专业。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也拿出了很多政策,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第二年申请调换专业,我们也鼓励学生修读第二专业,另外在报考研究生时也可以调换专业,等等。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把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发挥兴趣特长的重要载体,这样,我们每个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之余,都可以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去真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充分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质。所以,我才这么重视抓社团工作,这是发掘、培养每个学生兴趣、特长和潜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二是把社团作为社会实践的场所,作为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的平台,作为增长情商的俱乐部。比如,我们的艺术类、语言文化类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底蕴;我们的学术科技型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公益实践类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而且我们每个同学也可以参加不同社团,发挥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

    我们川大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呢?我们川大应当是一所提供精英教育的学校、一所能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潜质与能力的学校、一所能提供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学生想发挥什么兴趣、特长,我们就给他们提供发挥自己兴趣、潜质和特长的场所;学生需要什么课程,我们就开设什么课程供他们选择。作为川大校长,我一直想在未来10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10000门左右的课程,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现在,有些世界一流大学,包括像哈佛、密歇根都已经开设了10000门左右的课程,提供给不同类型的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下一步,我们也要开设10000门左右的课程,使每个学生想学习哪方面的知识,都能在川大找到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也在想,如果我们学生社团的数量达到500个以上,乃至1000个,让每个学生想发挥什么样的兴趣特长,都能在川大找到相应的场所去发挥、发展。那么,我们川大就能成为一所学生想得到什么样教育,就可以找到什么样教育的学校。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想学,才有潜力,才有积极性,才不会睡懒觉、上网。

    三是把社团作为学校抓校风、学风的最好抓手。我一直想,如果我们把社团做好了,我们的学生下课后只会去三个地方,图书馆、体育场、社团,而不是去网吧里上网、回宿舍玩电脑游戏。如果学生都去了这三个地方,喜欢学习的学生在图书馆,喜欢运动的学生在体育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在社团,学生的管理还难不难?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好了?另外,如果我们把社团工作做好了,学生的情商、智商也会提高,自闭症、自杀、沉迷网络的可能性也会减小,那些喜欢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进入社团来学习编程。只要我们能成立相应的社团,就能把他们吸引过来。

    四是把社团作为我们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的俱乐部。我们可以建立书法、艺术、油画等俱乐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就业的俱乐部,聘请一些杰出的校友企业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培训,带领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基地、产学研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二,建立完善保障社团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是鼓励支持学生全程参与社团活动。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能激励、支持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体制机制,使每个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外,都能去参加一个社团,去参与社团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修养、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质、特长。希望步宏副校长和李向成副书记牵头,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同时建设好学校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虽然分工不同,教务处负责第一课堂,学工部、团委负责第二课堂,但是目的都一样,就是培养一流的学生。我们只有培养出大批一流的学生,才能真正建成一流的大学。

    二是要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计入创新学分,并且要和学生的评奖、评优和免试研究生这些考评体系相联系,核心是讲过程参与,讲真才实学,讲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希望教务处和学工部能一起研究,尽快拿出具体的政策体系。

    三是要全力为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比如,教务处可以把“异想天开计划”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异想天开计划”研究课题的经费拨给不同的学生社团,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社团申请项目;教务处还可以把社团活动与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科研团队结合起来,社团里可能有不同年级的本科生,也有硕士生、博士生,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带动、交流、影响,这样,我们的“三进”也就更有延续性。再比如,设备处可以把所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和重点实验室,面向所有的社团开放,实际上也就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开放。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由步宏副校长、李向成副书记牵头,建设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素质优良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这个队伍可以包括校内的老师,也可以有校外的老师。我们鼓励这些指导老师能无私奉献,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给指导老师计算工作量,给他们一定的课时费或者劳务报酬。

    五是要做好社团的评奖评优工作。这个工作由李向成副书记负责,学工部、团委要组织每个社团每年搞一次评奖评优活动,比如,可以搞几次比赛,由社团牵头来组织,可以设个一、二、三等奖,这样,全校有500个社团,每个社团评10个,就有5000个奖项,我们要给每个得奖的同学都发个证书,以后我们这些同学毕业找工作,拿着这些证书,就能证明自己参加过某个社团,在哪个方面有特长、得过奖,就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我们不是简单地为了就业,但可以把做好社团工作作为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六是要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条件保障。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筹建世界上第一个“人文艺术与科学创新汇聚中心”。在这个艺术与科学大楼里,要把学生社团作为主体来规划、来设计。今后,我们的艺术与科学大楼就应该是每个学生发挥自己兴趣、特长和潜质的俱乐部,应该是大家去异想天开的殿堂。这样,我们的艺术与科学大楼也就有了人气和活力。同时,学校每年还要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社团发展,为同学们开展社团活动创造条件。

    第三,对社团建设发展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一是学校管理部门和辅导员要全面重视、抓好落实。所有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要全面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抓手,作为学工部和团委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全面部署并抓落实。怎么作为抓手?怎么作出成效?李向成副书记和各部门在会后要进行专门组织协调。我们现在有很多专业、很多学科,如果每个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开设5-10个社团,同时要面向全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进来,这样全校就有院级社团150-300个;在学校层面,学工部、团委再成立100-200个公共性、具有广泛性的校级社团。我们要把指导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工部、团委和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之一,来要求、来布置,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社团工作抓到实处。我们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照镜子”,那么“镜子”是谁?就是广大学生。所以,我们要考虑怎么去分工、去组织,怎么考评。我们学生管理这支队伍,不要成为一支救急的队伍,不应该是出了事情,才匆匆忙忙把大家喊来开会,而要实实在在抓学生素质的提高、兴趣潜质的培养。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要出实招,我们就是要落实这些事情。

    二是建立学生社团评估评价体系。把社团工作作为各个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老师、各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抓落实、抓实效。今后学生社团多了以后,我们要开展流动红旗制度。社团之间要进行评比、开展竞赛、相互交流经验。希望李向成副书记牵头,组织学工部等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赶超的良好氛围,以此推动学生社团的建设,提高社团工作的水平。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和观点就是,有一流的学生,才有一流的大学;建一流大学,就要改革第一课堂,创新第二课堂。我们要创新第二课堂,就要把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来抓,抓好社团工作要有新思路,要提高认识、改革体制机制,并要进行有效管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