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安全有效,就有道理

2021-01-22   人民资讯   阅读量:48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风尘仆仆赶来,一边递上名片,上面的校长两字已被划掉,一边解释,“做了20多年行政,还是想干回专业。”

    刘良原本是澳门科技大学校长,2020年3月,他辞去了行政职务,将更多心思放在中医药研究上,在广东省中医院,他成立了一个院士工作站,牵手国内中医科学家,想从循证医学角度阐明中医湿证的原理。

    中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证候是关键指标。在刘良看来,尽管中西医在理论体系有不同,但不代表中医药没有道理。他建议,要使用更高精尖的技术,组建更多元化的学科人才,攻克中医“卡脖子”问题,让更多人能参与到证候的研究。

    证候的解析是突破中医的关键

    中医充满着未知,但在刘良看来,中西医之间的差别正是科学研究的富矿。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不管是中药复方还是西医的单体化合物,都能发挥一定作用。但西药单体进入体内,作用靶点和路径都很清晰。中药方剂则可能是成千上百的单体化合物进入体内,其中一部分有效,一部分无效。

    因此寻找方剂中能抵抗新冠病毒的成分与作用靶点,成为了研究的关键。

    “中西医有不同,但不能因为这种不同,就认为它无效,只是还没有将它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展示而已。”刘良说。

    如今在中医界,药学是研究的热土,不少人将精力放置于此。但在刘良看来,建立一套中医辨证论治的循证医学体系更为重要。“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临床医生诊断、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是基于对证的辨识。”

    但事实上,有关中医证候的研究不多。

    “以前的中医问题难突破,技术受限是一大原因,但现在技术已有了很大的进步,那攻克中医这些难点问题也有了新的方法和策略。”刘良说,以中医的科学数据为例,应是多指标去表达的,但原来没有组学基础,只能检测单一指标,要进行表达就很困难。现在有了多组学技术,就能把中医的证候、病理、生理等术语表达出来。

    2019年,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省中医院,刘良是实验室名誉主任。“湿证是中医的一个证候,每一个证候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一个个解析出来,真正的中医就会有所突破。”刘良说。

    这不是一条坦直的道路,困难可想而知,但他对此充满信心。“国际上认可中医不多,但如果不做,就永远得不到认可,做了,就慢慢有人会认可。”

    粤港澳打造共享平台,破除中医交流障碍

    粤港澳牵手,共建中医药朋友圈。2020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出炉,提出要联手港澳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助推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发展中医药,三地优势不一。刘良说,广东专家队伍、人才队伍雄厚,经济体量大,中医药的民众人数多,这意味着广东市场庞大,香港和澳门,国际化程度高,都是自由贸易港,进行中医药产品的国际贸易更加便捷,能与广东优势进一步整合,加快推动中医药推走向世界。

    虽说三地合作前景广阔,但在交流中,刘良真切地感受到了阻力。过去,由于政策等各方面客观元素,三地的人才、生物制品流通都存在障碍,“之前出现过澳门科技大学邀请境内学者去参加答辩,但时间到了,批复仍然没有发下来的情况。”他说。

    因此,他建议三地联手打造一个高科技中医药创新平台,进一步整合三地的中医药科技资源,引进国内外中医药的专家学者,拓展三地的深度合作和融合发展。“联手打造不仅是合作,而是不分你我,资源可以共享共用,不存在流通障碍难题。”

    有些人认为,中医药是在自我体系内完成升级对话,但刘良认为,任何一个学科不可能独善其身发展,要与其他学科多交流多碰撞,才能有新的火花。因此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很必要。

    放下偏见,才能平等交流。交流时,要用一套别人能接受的话语体系,循序渐进加深对方对中医的理解。在刘良看来,阴阳五行,仅仅是一个说理的工具,“如果天天只讲阴阳五行理论,没有应用实例,别人会认为是忽悠,或是玄学,但如将理论赋予现代科学依据或指导个体进行治疗,就更加易于理解了。”

    “中医药推广与发展,不单是我们要去讲,而且需要更多外国人参与。”刘良说。

    【记者】黄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