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四十余载 致力于我国锂电研究

2020-11-20   新华社   阅读量:92

    在我国的电池材料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他曾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温超导材料研究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首次发现70K超导迹象,研制出液氮温区超导体并首次公布了材料成分。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

    从事科研之初,陈立泉并未进行锂电池的相关研究。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专攻晶体增长的研究工作。1976年底,陈立泉被中国科学院派到德国马普协会固体所进修,接触到可以做锂电池的超离子导体材料,他认为这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方向,马上向中国科学院领导申请变更研究方向,由晶体生长转向超离子导体研究,从此与锂电池结下不解之缘。

    1978年陈立泉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于物理所成立了我国该领域的第一个固体离子学实验室,开启了他研究锂电池的漫漫长路。从晶体增长的研究转到超离子导体的研究是十分不易的,除了要得到大家的信任和理解,还面临着缺乏设备、缺少经费等实际问题,可谓困难重重。虽然科研条件艰苦,但陈立泉并未退缩,他持之以恒,并且学习研究了四十多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条生产线上,陈立泉当了一年多的“工人”,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这一年多的经验对他来说受益匪浅,他不仅更了解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也让他的电池研究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

    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陈立泉依然活跃在科研前线,指导学生探索全固态锂电池、锂空气电池、室温钠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前沿研究。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