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周忠和:识鸟寻踪再现史前“生命画卷”,启智惠民领军中国科普

2020-06-0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30

    应急科普,让科学声音跑在谣言前面。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急科普在传播科学防控知识、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信心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网上传播的伪科学谣言却极易引发公众恐慌,这警示着我们,要深刻认识应急科普的重要性。

    “你要说谁专门是做应急科普的,好像没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这样说道。周忠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进化生物学及古鸟类学,他认为,科普是一种义务。

    5月30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名单公布,周忠和榜上有名。

    回顾周忠和的履历,脉络清晰了然,看起来步步顺遂、潇洒顺当。

    25岁时,周忠和偶然发现“燕都华夏鸟”(由其命名)化石,填补了白垩纪早期鸟类演化史上一个长期的空白;而立之年负笈海外,获博士学位后回国,肩负起“热河生物群”研究课题负责人的担子,仅在《自然》《科学》杂志,他和团队就发表数十篇论文;一年后,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10年,45岁的周忠和履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同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次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

2007年,周忠和在英国观察始祖鸟、

    如同生物进化没有特定的程序指引方向,基因突变是偶然的、环境是变化的,一切充满不确定性,很多要靠运气和机遇。周忠和承认自己的好运。

    虽然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作用,可生物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的。长颈鹿为了生存努力伸长脖子、食肉动物为了追捕猎物进化掉犄角……可见,生物有自己的“选择权”。“机遇固然重要,但馅饼给了接不住,馅饼来了把人砸死的情况也常有。”他称自己为“接得住馅饼的人”。

    疫情拐点何时到来?病毒的传染途径是什么?疫苗什么时候研制成功?面对未知不确定,公众随即对基本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
     怎样把科普做的最精准、产生最佳的效果,让公众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信息,不至于产生恐慌?周忠和认为:科学家承担着大众期待,但科学家并不是万能的。

    “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实质上是科学研究的本来面目。”周忠和说道,在信息不对称阶段的应急科普,大众最为关切的是哪些是真话、哪些是谣言,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求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公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周忠和是最早从事辽宁早期鸟类化石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发现并命名了若干中生代鸟类化石,为鸟类恐龙起源学说以及鸟类飞行树栖起源假说提供了大量证据。通过对热河生物群的综合研究,他提出热河生物群是若干生物进化摇篮的假说,获学界广泛认可,相关成果多次被中外权威期刊杂志刊载。

周忠和在辽宁省西部寻找化石

    在冰凉中还原温暖个体,在细枝末节中逼近真实。周忠和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着人类对早期鸟类的认识。

    在周忠和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公众日益浓厚的自然科学兴趣,推动国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也是对“古生物研究有什么用”的最好回答。所以,三十多年来,他的科研生涯与科普工作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早在2003年,周忠和就登上《百家讲坛》,开讲“古鸟寻踪”。随后的几年,周忠和和他的团队参与了大量的科普讲座、电视节目直播和地方博物馆建设等工作。2013年,由周忠和担任主编的第6版《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卷)出版。

    科普工作中,周忠和做的最多的是给大、中、小学生,或者普通公众做科普报告,每年十几场,涵盖内地、港澳、台湾以及日本等地。

    “做好一个科普报告容易,但要做一个精彩的科普报告并不是那么容易。”科普报告做得多了,他经常会总结自己的问题,例如互动效果不尽人意、内容贪多求全,总想把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都告诉听众却适得其反。为了使科普能够更加引人入胜,天生没有喜剧细胞的他,也努力做着不同的尝试。

    讲鸟类的起源、演化,讲热河生物群的概况、埋葬,讲古生物学和化石,也讲达尔文进化论……他希望每一次的科普都有所更新、有所改变,因为启蒙科学思维比普及知识更重要。

    “科学技术普及法已经施行18年,科普领域形势已大不相同,大量专业科普从业者的出现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是时候对科普法进行修订了。”今年两会期间,周忠和为修订完善科普法、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长效机制建言献策。

    按照我国人口基数来说,专职从事科普的人并不算多。经费投入、人才队伍配备、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以及新技术给科普带来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亟需科普法给予更加有力的保障。

    周忠和在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启动法律修订工作,并在修订法律的同时考虑科普法治体系建设。比如,从理念上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的权利,获取科普信息的权利,享受科普发展的福利;从内容上加强规制衔接,增强科普法对地方和部门法规的健全完善、规范指导;从内涵上鼓励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和普及。

    挖地三尺探寻世界过往,潜心研究回溯进化渊源,他是古鸟类化石的当代伯乐,也是全民科普领军人。化石连接古今,科普粉碎谣言,周忠和在向人们揭示古生物奥秘的同时,撰写着蔚蓝星球的“生命史书”。

参考资料:

    由《化石》开启的科普之路,周忠和特稿,科技日报

    《国科大》杂志2018年第5期,周忠和院士专访

    《海归院士周忠和:撰写蔚蓝星球的“生命史书”》,人民日报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