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对话董家鸿院士:疫情严重国家可借鉴方舱医院等中国经验

2020-03-16   新京报   阅读量:27

    疫情过后,我国疫情直报体系、疫情分级防控体系、医疗机构的防疫设施等都需检讨与完善。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3月15日,中国科协举行线上采访活动,正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接受采访。

    他认为,中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方舱医院”、社区管控、医疗资源应急调配等经验对疫情严重国家有借鉴意义。疫情过后,我国疫情直报体系、疫情分级防控体系、医疗机构的防疫设施等都需检讨与完善。

智能诊断系统在中南医院应用。受访者供图

    谈疫情智能防控方案

    自测评估软件已在20个国家应用

    新京报:针对疫情智能防控,清华大学科技攻关团队研发了哪些产品?

    董家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临床医学与信息科技专家组成8个科技攻关突击队,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共研发出10个智能化技术产品,提供了疫情智能防控的整体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院前防控,研发了居民自测评估系统及社区疫情防控系统,对社区进行全人群监测管理和动态追踪;在医院诊疗方面,研发了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雷神山医院等收治重症患者定点医院使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降低了医生工作负荷;针对出院后隔离区康复人群的智能护航系统,实现对庞大康复人群的统一管理、实时监测和长期随访观察,评估和掌握康复者受损的器官功能,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的恢复情况。

    目前,隔离病房机器人等产品正在临床测试中,期望实现无接触诊疗,减少医护职业暴露和感染风险。上述系列技术可望在后疫情时代转换、拓展应用于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全程管理。

    清华大学向武汉市政府捐赠了全套设备,同时国家远程医疗队到武汉一线部署智能防控系统。

    新京报:这些科技产品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如何?

    董家鸿:目前,已经有20个国家累计1000多万人次应用了新冠肺炎自测评估软件。居民可以用智能手机答题,程序智能化分析测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给出相应的就医建议,引导民众理性就医,防止患者大量涌向医院,造成医院内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

    智能诊断系统深度学习了数千例确诊新冠患者的影像学数据,结合诊疗指南中的关键临床指标,可同步实现智能化诊断、病变范围定量分析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10秒内可以得出结果。目前已经有3万多例诊断应用,诊断准确率达到98%。

    针对隔离区康复人群的智能管控系统管理了95个隔离区、1.1万名康复患者,为全人群精准管控提供了高效手段。康复者通过智能手机答卷,填写自我健康状况,包括体温、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等,信息通过系统汇集到隔离区网格员,再汇集到区卫健委,医疗机构和医护团队借以全面掌握区域康复者的状况,进行健康追踪处理,并定时提醒患者进行复诊。系统拥有普适性,未来可以转化拓展应用于急性及慢性病变的全程管理。

    新京报:目前远程医疗有何难点?此次研发的远程协同诊疗体系有何应用价值?

    董家鸿:新冠肺炎很复杂,除了对肺部的伤害,还涉及心、肾、脑等器官,通过远程协同诊疗平台,可以使后方多学科专家共同研讨提供联合诊疗方案。

    远程医疗难点在于病人信息量巨大,高通量传输需要保真、清晰、无延迟,比如患者肺部CT标准影像会包含5000到6000张连续图片文件容量甚至多达几百兆,以往的技术很难实现大规模数据传输。另外,延迟问题使双方交互存在障碍。

    此次研发的远程移动协同诊疗系统克服了这几个问题,一是应用了先进的数据压缩技术,在保证庞大数据通畅传输的同时实现了超低时延的传输,远程专家实时同步参与诊疗;二是使用了独创的影像增强算法,提升了远程端影像清晰度,让远程专家可以看到和原图一样清晰的CT影像;三是视频图像的冻结技术,让远程医生可以冻结影像资料,进行标注和操作指导;四是全球多节点覆盖,实现包括亚洲、欧洲、美洲等跨洲的高清音视频沟通。

    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在5家医院应用,我亲自参加的是4个病例,两个病例通过会诊调整治疗方案,加速了病人的康复。

智能诊断系统在中南医院应用。受访者供图

    谈新冠肺炎中国经验

    社区管控、医疗资源应急调配等中国经验可借鉴

    新京报:中国哪些防控方案和管理措施可以分享给疫情严重国家?

    董家鸿:中国防控经验对于其他国家有重要借鉴价值,比如“方舱医院”是一个智慧的方法,在意大利这类疫情集中暴发的国家可以实现,将高校、大型商场、体育馆等适当改建后作为轻症病人的观察和隔离点。

    社区管控、医疗资源应急调配等经验对疫情严重国家也有借鉴意义。此外,中国在临床救治中获得的经验可以和国际分享,比如轻症病人主要是以隔离及对症治疗为主,重症病人以脏器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为主,早期干预防止病人重症化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策略。

    新京报:科研团队的智能技术产品是否已经分享?

    董家鸿:我们的智能诊断系统已经在韩国、美国等国家推广。

    此外,智能自测评估系统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发布,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下载。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我们发布了英、日、韩、波斯语和意大利语5个语种的版本。未来如有需要,会面向各国发布相应语言的版本。

    谈反思

    医疗机构平时应预备应急医疗空间和器材

    新京报:针对疫情防控应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后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董家鸿: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后疫情时期,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本次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和短板进行全面复盘和系统分析。从医生的视角来看,区域分级防控体系及信息系统支撑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

    目前,由于政府管理体制和医保医疗联动机制的障碍,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没有得到全面顺利推进。这次疫情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基层医疗这第一道防火墙失守。

    武汉疫情暴发时期,大量病人没有通过社区,直接涌入大医院,造成大医院严重过载,发热门诊不堪重负,医护人员无力招架,致使病人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延误病情,同时大量人群在医院内聚集造成严重院内交叉感染,成为疫情蔓延的重要因素。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京北地区最大的医院,我们的病人都不是从社区转来的,医院是发热病人就诊的“第一站”。

    另外,各级医院针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和救治设施严重不足,造成疫情暴发时措手不及。医疗机构平时应该预备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空间和器材,做到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从容动员到位。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