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推动蚕桑业走上“新丝绸之路”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4-19   安徽商报   阅读量:48

 

4月初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茶桑基地,一派生机勃勃。这片约2万亩的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茶桑基地,也是向仲怀带领团队走上“新丝绸之路”的试验基地之一。

  向仲怀,1937年出生于重庆武隆,蚕桑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2003年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奠定了中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中的世界领先地位。

  大娄山深处的武隆区凤来乡,是向仲怀的故乡。 1954年,从涪陵农校毕业的他考入西南农学院蚕桑系,一干就是一辈子。

  两百多本泛黄的手册,记录着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的研究记录,至今已有700多个家蚕遗传系统……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向仲怀和先师蒋同庆教授带领团队建立起的全世界最大家蚕基因资源库。正是在此基础上,团队培育出多个优质高产蚕品种,有的至今还在广泛使用。

  实验室里还有一件特别的 “宝贝”——一张长达数米的长卷,上面排列着红蓝相间、长短不一的若干组条码。这就是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它覆盖了家蚕基因组95%的区域,获得16948个完整基因,其中约有6000个为新发现。

  “各种生命的奥秘,都潜藏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中。 ”面对这张框架图,向仲怀感慨万千地说。家蚕基因组研究对发展新型蚕丝产业、生物制药、农林害虫防治以及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向仲怀看来,传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以蚕桑为基础的丝绸产业。 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应以现代科技为核心、以基因组研究为平台,找到并构筑现代蚕桑产业的突破之路。

  从2006年开始,向仲怀带领团队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历时3年的调研,向仲怀表示:现代蚕桑业不能固守养蚕-缫丝-织绸的单一模式,必须建立新的技术体系,推进升级转型,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现代蚕桑业,要立桑为业,多元发展。 ”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向仲怀仍到处给桑树当 “代言人”,作关于“生态桑”的学术报告。他说:“我们的研究每前进一步,都可能促进蚕农收入提高,使中国蚕丝业在世界的地位更坚实一些。这就是我和团队不断探索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