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陇上都江堰”创多项国家纪录

2015-05-12   央广网搜索   阅读量:38

“陇上都江堰”创多项国家纪录引洮工程冻结施工现场。通讯员 胥廷华摄  央广网兰州5月12日消息 引洮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问题的大型跨流域水工程。它不仅成为甘肃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更在建设“陇上都江堰”过程中破解了多个国内乃至世界难题。洮河水来了,为陇中大地无数百姓带来希望,而这盛世梦圆,不仅靠建设者的热情,更靠的是新时期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更改大坝设计节约投资1亿元  5月初,记者来到位于临潭、卓尼两县交界处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引洮工程的源头取水口就在大坝跟前,在崇山峻岭中屹立起的大坝内聚集起了近10亿立方米的清澈洮河水,蔚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显得无比幽静。  甘肃电投九甸峡水电开发公司总经理吴鑫明称,作为引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引洮工程比喻为一条巨龙,九甸峡水利枢纽就是“巨龙之首”,是决定引洮工程成功的核心项目。这是我省首次组织这样宏大、高难度、高科技含量的工程,开创了省内准公益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先河,填补了国内水利水电建设史上的空白,也刷新了同行业同类型钢管安装的新纪录。枢纽从开工建设至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比设计工期提前了8个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甘肃电投速度”。  两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潘家铮称赞这是国内首次在高寒、高地震烈度、高陡边坡和深厚覆盖层基础条件下建成的百米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而在省水利厅厅长魏宝君眼里,因为采用新的思维,将原设计的混凝土重力坝结合坝址实际果断更改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仅此一项设计创新就节约投资1亿元,更为省内今后大型水电站建设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冷冻一座山过去想都不敢想”  17.286公里长的总干渠7号隧洞,是制约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通水的控制性难点工程。原定为10个月工期,谁知投巨资引进的盾构机打到中途遭遇世界罕见的含水疏松沙地层,造成隧洞内频繁发生间歇性涌水涌沙,钢管齐齐顶过去仍不奏效,导致盾构机卡机,已成型洞段一次支护和已衬砌管片严重变形,施工严重受阻。  “钻通含水疏松沙地层是当今世界性难题,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曾前后四次亲临现场指导攻关,最终决定采用含水疏松沙地层冻结施工方案和盾构机安装管片改为人工现浇钢筋混凝土衬砌方案。有关单位在现场架起强大的冷冻设备设施,打了300多个孔后,对整个山体进行冷冻,才控制住了涌泥沙,冷冻一座山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但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冷冻后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步步掘进,经过45天的努力终于贯通了这个卡脖子隧洞,成功解决了含水疏松沙地层隧洞掘进施工的世界性难题,为国内外同行创造了经验和先例。”引洮工程监理工程师胡雪平如此介绍。  引洮工程破解国内乃至世界多个难题  在110公里的总干渠中,要开凿隧洞18座,总长度超过96公里,最长的9号隧洞长达18.275公里,隧洞占比高达87%,如此多的隧洞要经过西秦岭、兴隆山、马衔山山地及陇西黄土高原,这个庞大的地下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  省引洮工程建管局副局长牛军说,在引洮工程多个隧洞掘进中已能看到多部盾构机同时大显身手,显示了国内施工队伍的装备水平已经大幅提高。一组数字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当年老引洮工地动员了3个专区近20个县的16.25万人,凭人力干了3年仅仅建成个雏形;而如今新引洮工程全线施工的人员仅1万多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8年内就建成了令国内外同行赞誉的“陇上都江堰”。  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为此总结说,引洮工程破解了多个国内乃至世界难题:3号隧洞穿越西秦岭北缘大断裂带,最大埋深773米,是国内最深的引水隧洞:7号隧洞单护盾掘进机创月进尺1869米的世界纪录:7号隧洞在地下240米以下首次采用冻结施工,创国内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先例,攻克了含水疏松沙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