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物理学“教父”叶企孙百年叶落归根

2013-05-22   央广网搜索   阅读量:29

中新社上海5月22日电 题:中国物理学“教父”叶企孙百年叶落归根  中新社记者 宗晨亮  22日,上海福寿园一隅苍松掩映芳草茵茵,一场迟到了37年的葬礼在此举行。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先生的骨灰当天长眠于故土上海,此时距离他1913年离开上海踏上北去求学之路,已整整过去了100个春秋。  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泰山北斗,然而他本人的名气却远不及他的弟子们。叶企孙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培养了3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十几位“两弹一星”功勋,其中包括名满天下的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钱伟长、李政道等一批著名科学家。  上世纪20年代,叶企孙精确地测定了普朗克常数,开创了高压磁学的研究方法。作家邢军纪曾在《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一书中如此评价这位大师:“他和我们这个时代交臂而过――一个我们知道得最晚、了解得最少,然而却对中国科学界贡献巨大的伟大人物。”  当天的落葬仪式简单朴素却深切感人。叶企孙先生的后人、学子济济一堂,深切缅怀这位中国近代物理学宗师。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追随叔父的脚步,此后亦成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表示:叔父不仅是很好的物理学家,也是很好的教育家,他引导了一批学生走上物理之路。  叶铭汉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钱学森报考清华留美考试时,学的是铁道机械。当时主持考试工作的叶企孙建议钱学森改行航空机械学,成功地将钱学森引导至航空事业。  如此看来,加上身为叶企孙学生的钱三强、钱伟长,中国科学界大名鼎鼎的“三钱”,都与叶企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天,叶企孙纪念像也在福寿园海港陵园揭幕:身着西服的叶老昂首挺立,目视前方,目光炯炯有神。墓碑庄重简朴,以叶企孙生平简介为设计元素,鎏金的文段选辑在阳光映射下闪亮。由叶铭汉、戴念祖、李艳平主编,李政道作序的《叶企孙文存》也在仪式上首发。  1977年1月13日,度过传奇一生的叶企孙在北京溘然长逝。年仅15岁就离开上海的他,此后经历了求学清华,留学美国,在清华、北大、西南联大任教,以及在“文革”中遭迫害的人生历程,一生中甚少回到故土上海。  叶企孙的侄孙魏晓东表示:“叶老逝世后,他的骨灰一直存放在北京八宝山。从叶老离开上海到这次回归故里正好是100年。我们亲属很高兴,因为总算应了中国的老话,叫叶落归根,他可以在自己的故土上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