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京津冀等6省发展不均 "区域治霾"直面利益围城

2013-11-03   央广网搜索   阅读量:11

雾霾下的石家庄火车站 记者 杨登峰 摄  编者按 流动空气的没有省界,跨界污染已是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北京市除100万辆老旧机动车外的那400多万辆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只有一成,与街边烧烤等餐饮业带来的污染大致相当。 治理大气污染,要改变过去的“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形。即便北京的工业企业外迁到河北,风一样能把污染物刮回来。进行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破题关键,而这样的调整不仅涉及城市规划建设,也涉及区域经济重新布局以及各方利益再分配,绝非一日之功。 这不仅需要北京自身做出艰苦努力、需要相邻省份积极配合,更有赖于决策层在顶层设计和资金安排迈出更大的步伐。 毕竟,人民的健康已经等不起。  中国气象局11月1日对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多。北京市11月2日市区PM2.5浓度值一度逼近300,而临近北京的天津市,11月2日市区全部14个监测点全部重度污染。 此前的10月14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已于日前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具体包括京、津、冀、晋、鲁和内蒙古六个省区市,并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 雾是天然的,霾是人为的。雾终将随风飘去,而霾却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区域协调治理空气污染,驱散阴霾的全新治理方案终于上路。 然而,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即使中央下定决心,并拿出真金白银,京津翼区域能否真正形成合力,还华北平原群众久违的蓝天? 50亿的杠杆作用 “中央拨50亿元清洁北京周边空气”,一个出自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的消息引发社会各界持续关注。财政部表示,该50亿元资金将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按京、津、冀、晋、鲁和内蒙古6个省区市预期污染物减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浓度下降比例3项因素分配。2013年度结束后,中央财政将对上述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根据实际考核结果再进行奖励资金清算,突出绩效导向作用。 在此消息发布一周前,北京国庆长假绝大部分时间均笼罩在雾霾之中,而此次雾霾影响范围波及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7省区市。越发频繁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再次提醒决策者治理大气污染单靠一个省市的力量,已远远不够,各城市和区域实行联动机制必须迅速建立。 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称为大气“国十条”,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根据“国十条”,整个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所拉动的投资需求将达1.7万亿元。其中,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此前就曾表示,预计未来5年北京治理大气全社会将投入资金近万亿元,其中政府投入约2000至3000亿元。与此相比,50亿元似乎只是“杯水车薪”。 不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教授表示,这50亿元只是今年投入的中央财政,今后每年还要再投。而“以奖代补”意思是通过判断地方治理效果的好坏后,进行评估,然后再安排相应的财政资金,这本身是一种经济杠杆。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与整个减排资金投入相比,50亿元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我们都希望投入的资金能起到‘杠杆’作用,用到合适而又必须的地方,但是具体用到什么项目,怎样发挥撬动作用还有待观察”。 由此,在整个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吸引力就显薄弱,马军建议称,对需要从国家层面推动的重点项目,如在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上,应该给予资金的大力支持,“只有从重点项目着手,才能发挥出杠杆作用”。 区域联动多年求索 在北京市环保局官方数据中,北京PM2.5构成中24.5%来自周边地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经过研究就发现,山西省的大气污染会越过太行山脉影响到北京。2005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朱彤教授担任了一个科研项目的技术组组长。这个题为“北京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转化及北京市空气质量目标研究”的项目在操作上可谓大手笔。当时,整个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都变成了他们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场,课题组甚至动用了直升飞机,在从天津飞到北京的空中采集样本,一路追踪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途径。 经过3年的研究,朱彤的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周边地区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高达30%~60%。 正是基于这一结论,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采取了由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和天津这五个省区市共同参与的空气污染治理区域联动。事实上,此后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均采取了区域联合治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1年冬,北京雾霾天气持续数日,罪魁祸首PM2.5首次进入国人视线。在2012年,北京雾霾达到124天。而据环保部的最近数据显示,2013年8月,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约三成。频繁而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严重危胁着公众的健康,干扰着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随后,治理雾霾被中央提到了崭新高度。 今年9月2日,《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公布,从机动车、工业、燃煤、扬尘等多方面治理大气污染,该项“空气清洁计划”被解读为“北京向PM2.5宣战”。一个月之后的10月22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出台,再次加大应急力度。 为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近年对重污染工业实行限制和外迁等政策,不过,周边省份却是钢铁、建材、火电等工业密集区域。“想要更为有效地治理PM2.5,仅靠北京市单打独斗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省级联手,多方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说。 在经历多年探索后,中央决定突破区域治理单兵作战的围城,试水区域联动长效机制,并由中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北京治霾终于迎来集体作战新局。 关键一步:难题待破 尽管政策与资金已经到位,但要想跨省治污却牵涉到多方利益,绝非朝夕可就。 早在9月1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6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在会上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该责任书的内容涉及煤炭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环保准入标准等多方面内容。“责任书”的签订,意味着环保部门将会同组织部门和监察部门对治理不力者“问责”,这被认为是继国务院日前全文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落地”关键的一步。 但面对现实,尚有诸多难题不容忽视。“这六省区市的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优先目标也就不一样,如何联动就需要一个协调机制”,马军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而如何协调各地任务轻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平衡等因素,也就成为区域联动的关键所在。 专家解释称,治理大气污染在北京已经迫在眉睫,雾霾已经影响到北京的发展与首都形象,但是河北、山东等地的首要目标还是发展经济;在产业结构方面,北京的重化工业已经很少,但其余地区还需要该类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在可以动用的资源和资金方面,北京可以投入上万亿元资金,而这对其他省份来说不可想象。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钢铁冶炼、燃煤以及机动车是京津翼区域PM2.5的主要来源,而河北是公认的污染排放主力。为此,环保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显示,以上6省区市将严控机动车增速、压减燃煤消费、严格产能审批以及建立大气监测站等。 10月23日,京津翼等6省区市分别公布了“联防联控目标”,其中包括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共压减煤炭消费总量8300万吨,而一半任务需河北完成。 但是,一份统计显示,河北省每年燃煤达2.7亿吨之多。此外,不少专家表示,从整个区域来讲,无疑工业废气的排放占绝对多的比例,需要大幅度减排。在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排放源头中,65%的工业废气都源自于4180多家企业,而这样的企业在华北平原是比较集中的,北京较少,有11家,天津有31家,河北有288家。 “河北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其中,钢铁产量就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1/3,如果要调整,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巨大的压力。”马军认为,“20多亿元倾斜给河北省是有必要的。” 对于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具体而言,需要包括联合执法机制、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信息共享非常重要”,马军一直这样认为。 “没有透明的信息,各省市就容易扯皮”,马军所在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曾在2011年底发布《蓝天路线图——中国大气污染源定位报告》,提出检测发布,向公众提出警示倡导,识别污染源,以及分步减排等四个步骤,“只有实时公布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排放量,遏制住地方政府的干预,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才能有效开展减排工作。” 关键在于完善联动协调机制。在5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拨付之后,京津冀区域联合治理雾霾更艰苦的战役将真正打响——期待所有的参与者能有这样的共识:所有的利益都无法与公众的健康和幸福指数相提并论。记者 陈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