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德文科研团队:拼将热血铸核盾

2014-11-26   中国科技网搜索   阅读量:121

——记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德文科研团队本报记者ampnbsp唐先武ampnbsp通讯员ampnbsp花ampnbsp晓ampnbsp沈基飞大漠戈壁,苍穹狂飚。刹那间,惊雷拔地而生,蘑菇云冲天升腾,核烟尘持续弥漫,一支身着防护服的队伍冲向爆心……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纪念日当天,“戈壁情怀”座谈会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参加的几十名皓首苍颜老人都曾是我国核试验生物效应研究者。其中,主持座谈会的一级教授王德文,更是唯一全程参加我国核试验生物效应研究的医学专家,至今还带领团队,在新武器效应与防护研究领域跋涉不止。坚守军事医学防护阵地1964年4月30日,研究室主任刘雪桐把王德文叫到办公室,紧闭房门,郑重说道:“国家要进行核试验,我们奉命组建生物效应研究分队,组织上决定让你参加。”王德文坚定地回答:“决不辜负组织信任,坚决完成任务!”队伍还没有出征,技术员李延平就遇到考验了。这个19岁的姑娘,被指定抱着动物上地秤称重。百十头猴子、猪、羊叫唤不停,张牙舞爪,李延平又惊又吓,泪水混着冷汗直往下流……等她坚持把动物一一称完,以后的困难就再也没有难倒她,直到1999年退休,她始终没有离开军事医学防护事业。在我国停止核试验之前的32年里,王德文和同事28次赴戈壁、进大漠,闯爆心、踏沾染,有的献出生命,有的落下残疾,有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受到影响,但他们从没退缩,用牺牲和忠诚,将我国防原医学研究推进世界前列。1996年,我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此后,王德文紧跟武器发展进程,牵头组建了全军重点实验室,对高新技术武器的致伤规律和防护展开全面研究,把事业拓展到新的领域和高度。现任实验病理学研究室主任的彭瑞云,就是在这个时期“加盟”的。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先是在地方当了两年医生,然后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入伍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直击科研战场冲锋不止11月4日,王德文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后,拿出4颗红枣泡在水杯里,“红枣水保肝养颜啊!你看我的老年斑都少了许多。”学生们的眼圈红了,都知道今天是导师“重生”10周年纪念日。10年前的秋天,某项重大课题研究进入关键阶段。两个星期里,王德文熬了6个通宵,终于晕倒在办公室。检查结果是,肝转氨酶比正常值高出80倍,导致肝脏大面积受损。在医院治疗42天,出院第一天就走进了实验室。我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今年100岁的留苏红军博士涂通今,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时,经常在凌晨巡视营区,每次都看见王德文在办公或做实验。他劝告王德文这样下去身体会出毛病的,王德文虽然口头答应不会天天加班,但心里却有一本账:每天多工作4小时,一年就多出两个月,50年下去,自己就“多活”了小10年。时间、时间!时间里揉杂了王德文和战友们多少遗憾、酸楚和苦衷。有一次,队伍已经进驻核试验现场,研究员张德添突发急性阑尾炎,医生要把他送往后方医院手术。为了能够尽快工作,他坚决要求就地手术,两张桌子拼成手术台,用动物解剖刀割下了阑尾。王德文的大女儿即将出生时,他守在产房外,可出差的命令下达了,他掉头就走。5个小时后,女儿呱呱坠地。老一辈的故事,在后来者身上续写。彭瑞云怀孕8个多月了,不顾劝说,挺着大肚子到野外参加新武器生物效应实验,和同事一起解剖实验动物,累得一身热汗,大伙瞅着直出冷汗。预产期过一周了,还正常上班,坐班车回家后肚子剧痛,送到医院不久就分娩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王德文和同事们在现场进行生物效应研究,大家争先恐后要求到距爆心最近的布放点回收动物。技术负责人刘雪桐拦住大家,挥着手说:“我已经儿女双全,最有资格冲在前面!”话音未落,就走向离爆心最近的第一布点。从那时起,“危险之际冲在前”成为一种基因,嵌入这个团队每个人的躯体。以后的核试验中,王德文担任病理分队队长,冲锋陷阵让他的身体遭受大量核辐射,器官功能受损,白细胞数量曾降到只有正常人的20%。“死神”没有让他们眨眼,苦累就更不在话下。一次最大当量的核爆炸后,大家穿戴厚重的防护服,昼夜不停地对大量实验动物进行剖检。盛夏的戈壁滩,地表温度达82度,蒸烤了几个小时的动物死尸,肚子胀得像皮鼓,一刀下去,“噗”的一声,恶臭的腐烂物喷一身、蹿一脸,但没有人当回事,擦把脸继续干。饿了,请炊事班把饭送到解剖室,困了就在解剖台旁打个盹。经过两昼夜奋战,终于完成任务,帐蓬里鼾声一片。王德文却总觉得有新的病变还未发现。他步行两公里,把埋掉的动物扒出来,就地做起更精细的剖检来。有的动物肺脏已经萎陷,他轰开上面成群的蚊虫,挑开污血腐肉,嘴对着动物气管用力吹,直到肺脏膨胀起来……第二天清晨,记录下最后一个数据,王德文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睁开眼,已经被战友抬回帐篷。他兴奋地说,有新发现、有新发现!接下来,王德文和团队对新数据进行分析,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核爆炸对人体的伤害不是传统的4种而是6种,对核武器防护产生重大影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脚步一刻也不停歇“老伙计,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研究!”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原主任刘耀院士,拉着王德文的手感慨地说。从2003年起,他们就一起开展国家反恐爆炸科研管理工作,为防范恐怖袭击及应急医学救援进行对策指导,并持续跟踪新变化、融入新技术,在国家反恐维稳中做出重要贡献。王德文还和团队完成公安和武警系统近百项武器装备损伤效能评估,为新武器的改进定型、鉴定列装提供了重要依据。“王老搞研究,就像高明的棋手,走一步能看好几步呢!”谈起王德文来,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院士赞叹不已。国家和军队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时代发展到哪里科研就跟进到哪里,这是王德文几十年来的“路线图”。在防原医学研究中,王德文带领团队瞄准世界前沿起跑赶超,首先发现和提出核爆炸光辐射所致特殊部位烧伤规律和特点;提出地下核爆炸震动伤是不同于冲、烧、放伤的种类,并首先阐明其致伤范围、量效关系、临床病理特点和发生机理,研究出单兵与集体防护措施;首次完成核爆炸电磁脉冲致伤效应规律研究,使我国核防护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上世纪90年代,海湾、科索沃等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大量使用高新技术武器,引起王德文的高度警醒。他赶到国防科技大学,与有关部门对高新技术武器防护研究问题进行商谈,此后还与几家国内顶尖科研单位合作,牵头组建了全军高技术武器生物效应与防护重点实验室。20年里,他们对百余项新武器杀伤规律进行全面研究,提出防护措施办法,研制防护药品,显著提高了我军医学防护和救治水平。从军52年来,王德文和团队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6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重要奖项80多个,总后党委给他们荣记集体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