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谈科技  >  院士谈科技详情

刘经南:人车路可控是物联网终极目标

2014-04-14   中国工程院   阅读量:246

来源:腾讯网 记者:武文锴 时间:2014-04-03 19:37

 

 

    【摘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美国杜克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提到,汽车移动物联网可实现交通零堵塞。

 

    4月3日消息,2014第五届物联网大会于4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美国杜克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在发言中提出,建设汽车移动物联网,可实现畅通中国,可大幅减少交通堵塞。

 

    交通是否畅通是考研政府管理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刘经南提出,政策和科技治堵是治本的方法。统计显示,交通拥堵造成国民经济损失占GDP的1.7%,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与道路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17%。

 

    刘经南称,建设汽车移动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的零堵塞,建设畅通中国,并且在不增加新的地面道路情况下,减少90%的交通堵塞;另外,也可以提高道路交通的极限通行能力,实现以科技治堵代替限号的管理策略。

 

    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刘经南表示,可以用“两网、两中心和两全感控”来总结,两个网络是指驾驶人的人况传感网络、路况和环境传感网络,汽车内部的一个计算机平台中心一个云平台中心组成“两个中心”,实现两全控制,就是道路的全时空管控和车辆运行的全过程管控。

 

    谈到未来的挑战,刘经南将其分为三个方向,一是技术挑战,包括智能传感网络、服务技术和主动安全等;二是标准竞争挑战,中国目前还没有物联网、车联网领域的可贡献给国际上的标准;三是互联网思维挑战,在互联网思维中,消费者反客为主,将参与互联网终端的创意和创新设计,做到用户和厂商设计融为一体。

 

    刘经南表示,汽车物联网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把汽车作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移动终端,实现人、车、路、环境可控的智慧运行和汽车移动物联网协调发展的格局。

 

    以下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美国杜克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发言实录:

 

    刘经南: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今天我受邀请参加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我们最近一直在倡导的汽车物联网有关的一些进展、趋势和挑战。我们汽车物联网俗称维也叫车联网,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历程、目标、关键技术、挑战和相关战略。

 

    再一个,多种技术传感器及传感信息网络融合的这样一个感知,视觉识别,地图传感器,三维街景地图的传感等等,多种信息的融合感知,来实现辅助我们的智能的驾驶。

 

    还有车载网络终端的技术,因为车要跟外部进行信息交换,所以他这个网络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开放的智能移动计算平台,有win的安卓的,还有其他的系统平台的发展,但是要保证安全的,刚才我们邬院士强调的,汽车物联网里面安全是第一大重要的,就对移动计算平台或者车子里面的所谓的计算机中心就提出来非常高的要求,他的硬件、他的操作系统等等。车上的信息整合及记录平台,以后的车载都要要有相关的黑匣子,就像现在的飞机一样,还有OBD信息整合,慢慢的要从现代的监视走向监控,就是要对车子能够根据当时的信息进行实时的控制和调配,与车外环境的整合,感应道路网络、车间的传感信息、记录车外的环境信息等等。

 

    最后,我们相应的战略应该根据市场主导,现在他是民生的要求,民生发展的要求,是安全发展的要求,也是战略新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政府引导,体现战略发展的意志,我们认为国家战略意志和国家引导,就要有相应重大专项的长久支持,要建立汽车移动物联网从研究、设计、制造国家队。另外我们要创新驱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这个过程就是协同不好、组织不好、地域保护格局,协同创新,要商业服务模式的创新,当然包括业态的创新,甚至还有我们文化思维的创新。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计划,需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分阶段推进,我们实现汽车物联网要30年时间左右,刚才我们邬院士在报告里面也体现了,当然要持续发展。

 

    我们的汽车物联网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以汽车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移动终端而已,以道路和环境为网络,实现人、车、路、环境可控的智慧的运行、协调发展的汽车移动物联网的格局。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