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科学决策“智囊团” 创新发展“助推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创新历程纪实

2024-04-15   科技日报   阅读量:70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科技如何促进西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工程院如何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

    5年前,中国工程院和云南省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以下简称云南研究院)。云南研究院由云南省科技厅主管、依托云南省科学技术院运行。这也是中国工程院实施“顶天立地”战略以来,在全国成立的第14个地方研究院。

    5年间,云南研究院秉承“顶天立地、服务决策”的建院宗旨,聚焦云南发展战略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在辐射地区影响力上显著增强,在服务云南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大需求方面取得瞩目成果,为西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围绕整体布局,应用战略咨询成果

    传统中医往往要挎着背篓深入山林采挖野生药材。如今,随着需求量激增,野生药材早已满足不了需求。而人工种植的药材,又面临高产低质、农残超标和连作障碍等问题。

    基于长年的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病理学研究基础,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领团队,在云南松林资源和土壤气候条件下,成功培育出高品质、无污染的林下三七。这一创新,为道地药材规范化栽培提供了一条生态友好、过程可控的新路径。

    “云南研究院成立的初衷,就是要进一步加深和拓展院省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作用,组织院士专家,围绕云南重大需求开展战略研究和协同攻关等活动,服务云南科学决策,引领创新发展。”朱有勇说。

    几年间,云南研究院有9项战略咨询成果,被政府决策采纳,如林下中药材种植行动计划、云南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邓秀新院士牵头的云南柑橘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干勇院士牵头的液态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等5项战略咨询项目,已成功转化为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此外,云南研究院还相继成立了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等7个研究院所、实验室;为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等引进了18位院士,建立16个院士工作站。

    在产业化方面,云南研究院也取得显著突破,100亿肉牛产业的“政研合作模式”项目在腾冲签约;云内动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昆明交付使用;高ω-3橡胶籽油万吨原料产业化示范工程在西双版纳州建成,完成了橡胶籽壳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万吨示范线装配;云南省首个绿色氢能源与液态阳光甲醇示范项目投资34.2亿元签约落地曲靖等产业化推广应用10余项。

    5年来,云南研究院共立项58项,到位资金共计7390万元。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学科的广大院士专家针对云南重点领域的关键问题和发展难题,开展了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咨询研究,产生了100余份高质量咨询成果,破解了一大批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难题。

    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顶尖智库作用

    云南省临沧市坚果种植面积达262.77万亩,占全球种植面积的40%,是世界最大坚果产区。然而,近年来,受品种混杂多样、种植密度大、管理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部分临沧坚果基地出现开花不挂果、坐果率低、产量难增长等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云南研究院和临沧市依托“院士行”机制,邀请中国工程院邓秀新院士团队多次到各县区问诊把脉。

    组织农户技术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在果园放置蜂箱辅助授粉,院士专家们手把手指导精准施肥……一年过去,位于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镇康县众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坚果种植基地,平均亩产从去年的181.50公斤,增加到如今的361.57公斤;永德县崇岗乡大红山临沧坚果种植示范基地去年平均亩产不足100公斤,目前增加到340.56公斤。临沧坚果产业产值有望提高到百亿元级,当地各族群众称赞:“院士行,真行!”

    临沧坚果产业的发展,是云南研究院“站位高、切口小、研究深、措施实”的体现,也是其服务“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

    5年来,一批以院士为代表的人才队伍扎根云岭,躬身服务乡村振兴。在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张福锁院士带着团队,把课堂、实验室都搬到了田间地头;在云南会泽燕麦科技小院,唐华俊院士团队已经扎根4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路为会泽燕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院士和团队成员,成为云南研究院探索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柱力量。

    “云南研究院以问题、目标和结果为导向,开展了946场次‘小分队、多频次、精准化’院士专家活动,参与人数共计4461人次。”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院长、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副院长胡启相介绍,院士们进政府、入地州、赴基层,为地方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引领服务地方产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显著。

    此外,云南研究院充分利用院省合作平台优势,发挥院士队伍最大的智力资源密集优势,共协助开展学术报告、论坛、讲座、主旨报告近百场次。科技创新与前瞻思想在云岭大地交流碰撞,科学家精神在云岭大地上传播。

    聚力“三大经济”,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2年,云南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源、园区、口岸“三大经济”,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夯实产业支撑。

    “作为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智囊团’,云南研究院积极组织院士专家为‘三大经济’发展提出更多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朱有勇说。

    记者了解到,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云南研究院将继续在绿色能源、绿色铝硅、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等领域发力,加快创建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并依托中国工程院“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优势,按照适度超前、服务决策的要求,精准项目选题,组织院士专家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保证决策咨询成果的针对性、建设性、科学性、创新性,从而切实管用地服务好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云南省把云南研究院建设成为科技入滇的重要平台,通过组织院士专家围绕关键领域和“卡脖子”“补短板”问题,开展战略咨询、协同攻关,整合共享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创新链,实现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双轮驱动”。

    “目前,云南省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更需要云南研究院充分发挥工程科技区域智库的特色优势。”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马敏象表示,云南研究院立足本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吸引创新资源,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与云南省需求深度对接、加快转移转化。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加强和中国工程院的交流与合作,引入更多院士资源服务云南产业发展,发挥好建言献策‘智囊团’和产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朱有勇说。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供图)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