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两弹一星”元勋的学风精神 | 周光召:多种才华,成就卓著【中国科讯】

2021-11-20   中国科讯   阅读量:162

    回望建党百年,这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而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自强不息、忠诚无私的奉献。

    尤其是23位标榜史册的“两弹一星”元勋,他们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勇担历史重任,为国攻坚克难。为了更好地传承他们的科研精神,特推出此系列H5作品,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新时期接续奋斗,为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五十年代,他从事高能物理方面的工作,国外人士称赞他的工作震动了杜布纳;六十七十年代,他转到核武器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第一颗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随后,他又重返物理学界,转入粒子物理理论的研究。他是中国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科技的领军人——周光召。

“两弹一星”元勋的学风精神

周光召

多种才华  成就卓著

图片

周光召

我国著名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成长历程

    1929年5月,周光召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凤九是杰出的公路工程专家,对中国公路初期的发展和技术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周光召以父亲为榜样,对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产生了浓厚兴趣。

    1941年就读于南开中学的周光召在数学老师唐秀颖先生的教导下培养了踏实进取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1947年,周光召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1951年毕业后成为本系研究生。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先生,进行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至1954年毕业。

图片

图:周光召青年时期

    工作历程

    1957年1月,周光召被选派赴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在此期间在基本粒子反应、对称性质及弱相互作用等方面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以丰硕的科研成果两次博得研究所的奖励。

图片

    图:周光召先生(二排右2)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学术讨论会,前排左起:联合所所长布洛欣采夫院士(Dmitry Blokhintsev),高能粒子研究室主任维克斯勒通讯院士(Vladimir I. Veksler)、周光召在联合所的导师马尔可夫院士(Moisey Markov)

    1959年9月,苏联撕毁协议。还在苏联的周光召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召集当时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的一部分中国专家进行讨论:离开外国人的帮助,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研制原子弹?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当时在苏的20多人联名请缨,要回国“参战”。

图片

    图:1957年,周光召(右2)与王淦昌(右1)    赵忠尧(左1)、胡宁(中)等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研讨工作

    1960年,在中苏交恶的局势下,钱三强赴苏曾与周光召就我国如何发展核武器进行过谈话,让周光召意识到了党中央发展核武器以加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961年2月,周光召奉召归国从事“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在原子弹研究初期,苏联专家曾提供过一些技术数据。但是后来研究人员当时利用“九次计算”(一种解方程的模拟方法)得出的一个关键数据与苏联专家所提供的技术指标不符合,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图片

    经过仔细研究计算,周光召用“最大功”原理反证了苏联数据有误,为原子弹研制过程清扫了一个大障碍,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周光召同样重视科研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他认为“两弹一星”的成功离不开科学家的协作精神。为提高科研人员的热情,周光召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为核武器理论设计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6年以后,周光召逐渐转入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工作,他组织领导了对相互作用统一、 CP破坏、非线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论、超对称性破缺、量子场论的大范围拓扑性质及其与反常的联系等理论研究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1987年,他的论文“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图片

图:周光召在办公室

    治学精神

    周光召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和核应用理论研究,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设计、研制和试验方面卓有成就,为中国核物理学研究和国防科技及科学事业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1958年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最先提出粒子螺旋度的相对论性,并于1960年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称赞他说:“在我们同行中,他也是相当出色的。”

图片

左图:周光召获1989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

右图:2001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统一描述平衡与非平衡体系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

    周光召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杰出的创造性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被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12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3462号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

图片

图:周光召为名词委员成立十周年题词

    在科研与科技管理的岗位上,周光召始终坚持创新敢于突破,凭借着远见和卓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我国的科技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光彩。

    参考资料

    [1] 罗荣兴主编;科学时报社编.请历史记住他们 中国科学家与“两弹一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宋健主编.“两弹一星”元勋传 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周光召. 中国科学院学部. https://yswk.csdl.ac.cn/qiantai/Shouye_zhanshi.action?id=1980A35

    [4] 周光召简介. 中共中央宣传部. 

    http://zmfdz.news.cn/133/index.html

    [5] 周光召. 中国科学院60周年院庆. http://www.60yq.cas.cn/zgkxyyldyx/gxjzhdz/zgz/

周光召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