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  先进事迹详情

北京市科协×北京卫视《大先生》第二季,了解周守为院士“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故事

2023-11-14   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阅读量:832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财政局出品,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出品,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执行,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承制的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第二季《碧海丹心 能源报国》主题节目,将于11月14日21:05在北京卫视播出,本期节目有幸邀请到了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中国科协副主席周守为院士,讲述他与科学的故事。

图片

义无反顾,敢为人先

图片

    本期《大先生》,未来团将会跟随“大先生”周守为院士来到:“渤海友谊”号。1989年,“渤海友谊”号开始投入生产,这是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FPSO(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它是集原油加工、海上油库、卸油终端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石油开发重大设施,它的建成实现了我国FPSO设计建造零的突破,填补了中国造船工业的空白,并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也是全球首次将FPSO用于有冰的海域,是中国船舶工业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标志性产品。截止到2020年,服役30余年间,“渤海友谊”号累计完成外输642船次,外输原油约1796万吨。如今,饱经风浪、功勋卓著的“渤海友谊”号已经退役,静静停靠在港口,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一代代青少年讲述着中国海油人碧海丹心、乘风破浪的激情岁月。

图片

    周守为院士与友谊号的故事,源于当年周守为院士的一次奋不顾身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前,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石油。但是,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中国油气资源蕴藏量是丰富的,关键要抓紧做好全国石油之地勘察工作,所以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海上石油勘察,1964年,在渤海正式发现了咱们中国的第一个海上油藏——埕北油田。但是,直到1979年,整个渤海海域年产量仅有19万吨。1982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当时海上石油刚起步,出海艰苦又危险,但是周守为院士觉得自己一身的本事得用上,所以义无反顾来了渤海。

永不妥协的挖油人

图片

    我们在层层封锁下实现了自力更生。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

    更多关于周守为院士的故事,欢迎11月14日21:05锁定北京卫视《大先生》。

来源: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