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苏东林:坚持“世界一流”与“中国特色”有机融合

2023-11-01   光明网   阅读量:270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近期,光明网联合“学会服务365”推出《学会大咖谈·理事长谈科技自立自强》系列报道,对话全国学会理事长或主要负责人,畅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学会担当。

    本期嘉宾:苏东林(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在我国光学界泰斗王大珩院士的建议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将“光学工程”列为工学一级学科。2014年,为提高我国光学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化转型、培养尖端光学工程人才,以金国藩院士为首的30位院士联名倡议,由民政部提出申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一级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当前,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竞争空前激烈。在苏东林看来,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建设我国自主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坚实屏障,也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抓手。”苏东林表示。

    据了解,光学工程是把光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基础学科,与电磁科学、网络科学、空间科学等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苏东林认为,当前,光学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是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难题。应从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生态建设、标准体系等方面综合布局。

    领域发展关键在人才培养的质量。电磁安全作为国防亟需专业,近年来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缺口大、需求急迫。苏东林呼吁,要设立电磁安全交叉一级学科,加大力度提高电磁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

    基础研究与自主能力息息相关。国家在电磁安全领域新设、重组了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她还建议,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好国家电磁安全领域的顶层设计,有组织、体系化推进基础研究工作。

    生态建设是领域快速发展的基石。据了解,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为推动电磁安全领域的生态建设,成立了中国电磁环境效应产业创新联盟等创新交流平台,为高校等基础研究单位、企业等产品单位、研究院所等用户单位搭班唱戏,提供学术研讨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人才交流平台、企业展示平台,尝试走出一条“产学研用”的创新之路。

    标准体系是领域发展成熟的标志。苏东林介绍,标准化的过程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过程,标准体系健全了,预示着领域发展的成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电磁安全设计、测试、过程控制等方面必须集智攻关,蹚出一条我们的‘自主之路’”她说。

    实现光学工程领域的“创新引领”和“自立自强”

    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访火、人造太阳、北斗导航、万米海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重大进展。

    苏东林认为,“自立自强”,意味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凭借自身能力赢得独有的发言权、靠着自身实力赢得世界的尊重和合作。“创新引领”,意味着增强自身能力的前瞻性、突破性,建设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中国品牌,并且能够带动全世界的共同进步。

    苏东林表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光学工程领域的“创新引领”和“自立自强”。通过国际人才招揽,构筑国际一流的人才交流平台,衔接国内和国际的供给需求,构建人才与项目一体化新模式,形成高端人才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注重人才培育,开展“守望·逐光”项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华表工程”,构建成熟度评价体系;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开设“云光讲堂”,为光电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供高水平线上交流平台;打造期刊集群,如以《Photonix》和《红外与激光工程》为首的学会期刊,成为推动国际、国内前沿“使能技术”的平台。

    建设一流学会,扩大中国创新“主战场”

    “一流学会是坚持‘世界一流’与‘中国特色’有机融合。面向世界光学工程领域,搭建国际化平台,广泛开展合作。不照搬照抄国际同行模式,走适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苏东林说,“一流学会也要能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各自领域聚焦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和‘生态体系’,做到积极建设与开展。”

    她表示,一流学会代表国际高水平学会。要通过学会平台扩大中国话语权、扩大中国影响力、扩大中国创新“主战场”。其次,聚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们的基础和特色,从而提高学会的自身定位,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学会”。此外,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根源,要重视科普工作,才能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为科技创新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以党建强会、开放兴会、依章治会、学术交流、能力建设、会员服务、资源整合等策略。在加强政治建设的同时,优化学会的科研能力、组织能力、服务能力”她补充。

    “虽然,当下与‘一流’还有些距离,但仍在打造为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的中坚力量,持续努力拼搏。”她表示。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苏东林:坚持“世界一流”与“中国特色”有机融合

    记 者:武玥彤

    整 理:韩承果(实习)

[ 责编:蔡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