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桥梁院士”秦顺全进校园,遇到了想当“桥四代”的小学生

2023-10-10   极目新闻   阅读量:176

    极目新闻记者张裕

    通讯员李季陈思

    实习生陈宇欣

    “我用我的专业知识给老家盖的房子,在汶川大地震中没有垮,后来一批专家教授去考察,都说建得很专业。”秦顺全院士的一番话,让台下的学生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0月10日下午,“少年对话院士”活动暨“湖北省九三科学课堂”武昌区专场活动在武汉中学举行。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湖北省主委、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秦顺全以《坚持热爱桥见未来》为题为线上线下万名学子开讲。

    “小时候过年,大年初一随父亲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离家8公里远的三线工厂——东方汽轮机厂,也是农村孩子眼中外面的世界。”秦顺全院士在聊到自己的过往时提到,他小时候最不喜欢做的就是做饭,当时没有这么先进,做饭都要先上山捡拾柴火。“当时很苦,不过也磨炼了我的心志。我发誓要改变这一切,再苦再累也要好好读书!”秦顺全院士说。

    “1980年我参加了高考,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像现在考虑得这么多,完全就是看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在四川招的人数最多。”秦顺全院士说,“我当时被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录取,什么都不懂,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去读了,是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才了解什么是铁道工程专业。为了实现早日上班挣钱改善家里的目标,我计划争取在三年完成学业。‘蹭’师兄的课成了我的日常,我没有那么聪明,很多课程都学了两遍,参加了两次考试才通过。”

    “终于在1984年本科毕业了,当然三年完成学业的目标是失败了的,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我在大学期间身高长了15公分。”秦顺全院士说罢,台下又是掌声、笑声一片。

    毕业之后,秦顺全面临艰难的选择,是选择感兴趣的桥梁专业继续深造,或是参加工作承担家庭的重任。至此之际,他遇到了段立华教授。段立华告诉他,“你现在不工作家里人还能够支持下去,但你的追求就只有这一次。”于是,他成为了段立华教授的关门弟子。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他的基础十分牢固,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使他更加热爱道桥。

    面对学生们,秦顺全院士对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结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梁桥进行了科普。“在工作初期,我通过‘倒退分析法’得出桥梁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果与过程相关,过程又决定结果,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顶推法’发现并证明与过程相关的实质是取决于组成结构的构件单元的无应力状态量,发表了无应力状态法理论研究。”他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设计建设为案例,详细介绍了设计过程中的2项世界首创技术:三索面三主桁结构、钢-混凝土板桁混合组合结构。随后,他又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中国桥梁对世界桥梁建造技术的贡献,并分享了他对桥梁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包括更高效的桥梁结构、更高的桥梁品质、更智能的建造方法。

    “秦院士,我想成为‘桥四代’,现在应该做哪些准备?”在互动环节,刚满9岁的周熙童同学提出这个问题。原来,周熙童的太爷爷、爷爷、爸爸都是桥梁建设者,太爷爷刘曾达是桥梁大师茅以升先生的学生,1946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参与了钱塘江大桥的修复、主持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程序设计。“你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秦顺全院士回答道。

    “秦院士,我想知道,未来会出现方便拆卸,能够按需组装的智能桥梁吗?”在提问环节,武汉中学的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原来,该同学对桥梁建造有着浓厚兴趣,希望能够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这个问题非常好,智能桥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在座的同学能够接续努力,早日设计出智能桥梁,造福大众。”秦顺全院士回答道。

    在“致敬院士”环节,四川省绵竹中学党委书记唐世国和同学们通过视频连线,向秦顺全院士表达了感谢和祝福。2018年,秦顺全院士个人出资在绵竹中学设立奖学金,至今学校已有609名优秀学生获得了这份来自院士校友的奖励。就在活动即将结束时,一幅栩栩如生的《苍鹰远瞩图》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董必武长孙、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会长董绍壬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为院士送上了亲笔画作。董绍壬说,103年前,爷爷创办武汉中学的初心,就是传播新思想、推广新文化,今天,秦院士的讲述也体现了一个“新”——科技创新,“希望同学们赓续红色血脉,用科技洞见和筑梦未来!”

活动在由秦顺全院士领唱、全场合唱的《歌唱祖国》中落幕。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