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执着创新 为国奉献——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姜会林

2021-04-08   吉林日报   阅读量:68

    吉林长春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这里拥有全国第一家光机所,全国第一所以培养光学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在这两个阵地,活跃着一批又一批有梦想肯拼搏的追光者。作为其中一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会林教授,50余载奋斗不辍,成为新一代追光者的领跑人。

    “我的兜里常年装着几张纸,记录着每个月的工作计划、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最近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前沿。我总在想,我们的研究要多为国家需要努力。”姜会林说起科研工作那股子兴奋劲,那份痴情溢于言表,难以想象他今年已经76岁。

    “一束激光,1秒钟可以传输10G的信息。这种以激光为载波,在空间实现信息无线传输的通信方式,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灵活机动的优点。”姜会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向记者介绍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带领团队深入研发的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已研制成功两代机载光端机,在国内首次实现强干扰下高速率双动态激光通信。其中,飞机间高速率激光通信距离高于国外报道最好水平,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创立的“一对多”同时激光通信原理与系统,被专家委员会评价为“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具有原创性”。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姜会林潜心研究光学系统设计方面的技术难题。他先后到全国30多个单位调查讨论,把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很难做的课题作为攻关对象。他的导师王大珩曾对他说过:“越是没人做的课题,你越应该做好。”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研劲,他高质量地完成硕士、博士课题研究,创立了“衍生二级光谱理论”和“光学系统技术经济公差理论”。他撰写的有关论文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收入“里程碑丛书”,其成果被广泛应用。1996年,他获得人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姜会林始终以国家的需求为科研出发点,在光电动态测试方面取得重大创新。他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特种车辆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其指标优于美国“试验操作规程”的要求,入选了国家标准。该项成果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一个又一个重要成果问世的背后,是姜会林传承王大珩、薛鸣球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治学精神。他的科研团队曾经到新疆做试验,整个团队经常一干一个通宵。在寒风凛冽的戈壁滩上,大家一起,一盆饭、一盆菜,映着月光迎着北风,边吃边盯着测试结果。在西藏3380米海拔的高原做试验,大家忍受着严重缺氧带来的种种困难,一起齐心协力坚守着试验现场。“搞科研哪有不吃苦头的,我们想把中国光电事业做大做强,心里有这个坚定的信念,就不惧挑战不怕艰苦。”姜会林说。

    在奋力耕耘的光学事业收获硕果时,姜会林又主动把小我融入到集体中。他将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奖金20万元港币全部捐给学校,纳入“王大珩奖学金”,勉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科研创新。他的科研团队不断壮大,有些队友家境清贫,有的青年教师科研遇到困难,他总会给予多种帮助,鼓励他们安心工作。姜会林还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他协助王大珩院士申请并将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落户长春,又直接参与光学馆布展工作。光学馆开馆后,他又积极宣传推介,让该馆成为大中小学的科普教育基地。他撰写的《关于“十四五”期间长春市光电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获得长春市政协评选的“为长春市编制‘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特等奖,有力推动了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50余载春夏秋冬,姜会林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不平凡的科研之路。他主持完成国家重大重点项目7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次荣获部省级科技一等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1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430篇。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被吉林省授予“特等劳动模范”。

    面对荣誉,姜会林说:“我将时刻保持科技报国的初心,为祖国应用光学事业严谨创新,执着奉献。”

    记者手记:

    奋斗的人生最精彩!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吉林科技工作者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心扑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姜会林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50多年坚守科研岗位拼搏奋斗。他执着创新,在古稀之年继续钻研世界瞩目的前沿课题—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创造出“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具有原创性”的成果。他为国奉献,创立新理论,研究新发明,为祖国光电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奋斗的人生很精彩!姜会林院士在漫漫科研路上不断求索不断创新,他坚守科技报国的初心,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吉林日报 记者:李文瑶 编辑:吕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