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建议  >  观点建议详情

热议“生命密码” 院士“大牛”们的观点前沿又犀利

2023-09-12   封面新闻   阅读量:160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手术刀片和药片,解决不了健康长寿的问题?如果下一个新冠病毒来临,人类如何应对?新药开发怎样才能提速?

    9月12日,第二十一届“海科会”第二日,高能级“头脑风暴”持续进行。生物医药成为院士专家们热议的高频词,带来不少新颖的观点,抛出不少前沿的思考。

    例如,马大为院士谈小分子药,廖万清院士谈真菌病,邬堂春院士谈公共卫生,樊代明院士结束自己对“生物医药发展的整合与转向”的分享之后,还小唱了一段自编的“整合医学之歌”,以便让自己的医学理论更好地传播。

    院士正在海科会分享

    “大牛”齐聚

    生物医药是“高热”讨论话题

    根据日程,12日海科会有6场分论坛,其中有3场分论坛围绕医药主题展开,分别为2023第八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生物医药论坛、第二届川澳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暨肿瘤精准防控大会。

    实际上,因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生物医药一直拥有“高热”的关注度。不论是攻克癌症,还是延长人类寿命,人们都期望着前沿生物技术能给出解决方案。

    在海科会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汇聚之地,汇聚了大量生物医药领域顶尖人物。例如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邬堂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大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医院皮肤性病与真菌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真菌研究所所长廖万清等“大牛”,还有各大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医院的一线操刀医生,制药企业负责人等。

    廖万清院士谈真菌病

    这群人的相聚,带来的不仅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路径讨论,也是前沿未来的无限畅想。

    观点犀利

    院士:美国的肿瘤指南与中国患者“水土不服”

    “我的研究生好高兴,最近又有一个cell(论文)发表。但是,能解决什么问题吗?碎片化的知识是一叶障目,而不是一叶知秋。技术的“单打独斗”解决不了健康的问题。”在生物医药论坛现场,70岁的樊代明精神奕奕,见解独到。

    作为肿瘤界的“大牛”,樊代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樊代明院士

    “我们人类搞不定一个小小的新冠病毒。以后还会再来其他病毒,那是肯定的。到时候人类如何来应对?”樊代明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世界变了,如全球气温升高,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辐射……病毒变异速度变快了,人类能变得这么快吗?能适应这种变化吗?

    樊代明的思维跳跃,不断引入思考。他又提到,全世界每4个肿瘤病人有1个是中国人,每3个因肿瘤死亡的病人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但是我们一直在用美国的指南。美国的指南挺好,但是在中国水土不服。”

    他说,人种不一样,吃饭不一样,环境不一样,美国的肿瘤治疗指南能让美国人5年生存率达到70%,应用到中国的生存率可能只有40%。

    所以中国抗癌协会制定了中国的本土指南。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组织,樊代明等10名院士牵头制订,3131名全国权威专家参编、246名(次)两院院士审评的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已经面向全国发布,简称“CACA指南”。

    “没有一个基因不与肿瘤相关,没有一个肿瘤只与一个基因有关。”2012年,樊代明提出整合医学概念。他认为,当人类把科学引入医学,不断地细分到一个个分子来做研究,但是一个分子所反应的问题能否体现人类的健康呢?整合医学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整体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