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徐政和院士:“可控闪碎”等技术助力绿色再生

2023-08-30   南方Plus   阅读量:140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动力电池销量随之增长,由此衍生的废旧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

    如何环保、高效地回收废旧动力电池成为关注焦点。8月29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教授徐政和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上,围绕废旧动力电池的无害化处理、电池在回收过程中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电池回收利用的行业前景如何等问题作了解读。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教授徐政和

    徐政和介绍,其科研团队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方向持续攻关,提出“可控闪碎”等技术,利用废旧电池的残余能量,对电池进行高效破碎,实现“绿色再生”。目前,团队正在积极与企业对接,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废旧电池回收,多个环节面临技术挑战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紧迫,堪称市场“蓝海”。

    “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占比将高达50%。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退役潮’接踵而至。”徐政和说,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00亿元,到2030年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规模预计超1500亿元。

    废旧电池回收环节繁复,包括放电、拆解、破碎、分选、有价金属回收、材料再生。

    “放电、拆解、破碎、分选统称为废旧电池的预处理过程,这是电池回收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徐政和说,预处理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不少技术挑战。

    例如,在放电环节,物理放电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安全隐患大,不建议工业应用;化学(盐水)放电周期长、效率低、电解液泄漏易造成污染。在拆解环节,人工拆解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及健康风险;机器人拆解缺点动作复杂,对不同尺寸的新能源车电池包适应性低……

    徐政和提出,实现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回收,需要具备多种条件:要有安全、高效、可控的规模化放电技术;适用于多种电池的高效智能拆解技术;退役电池高效安全破碎;低成本物料宏量高效分选;低成本、绿色高效活性材料再生。

    近年来,徐政和带领科研团队,在废旧电池回收的破碎、筛分和有价值金属回收等环节持续攻关,提出了“可控闪碎”“正负极粉末分离”和“微波低温烧焙”等技术。

    其中,可控闪碎技术是最新的科研成果。相较传统破碎工艺,采用该技术可实现一步法破碎,并为后续流程提供优质原料,简化了后续回收工艺。这项技术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无需放电环节、无需多级破碎、充分利用电池残余能量、电解液无害集中处理、电池种类、尺寸适用性广、破碎产物分散性好。“具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的特点。”徐政和说。

    “双碳”背景+资源安全,电池回收势在必行

    目前,电力和氢能在全球能源结构占比快速增长。

    据统计,到2050年,电力和氢能在能源消费占比中将增加至50%,化石能源消费预计降低至40%,能源消费很快迎来峰值。预计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40%;至2035年,占比高达50%。

    从动力电池市场来看,全球电动车锂离子电池消耗量年增长率26%,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将长期处于胶着态势。而当前我国的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

    同时,由于退役动力电池易燃易爆、安全存放难,重金属含量高、有毒有机组分含量高。“无论保证资源安全,还是避免环境污染,电池回收都势在必行。”徐政和说。

    徐院士建议,在“双碳”背景下,未来废旧电池回收的研究方向和主攻重点,首先是加强技术研究开发,例如加快研发更加灵活通用的安全绿色回收技术、混合物料的精细化分离技术、电解液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负极材料的高值化利用等技术。

    此外,为了方便回收并且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还需要在电池设计和出厂标准等方面发力,方便采用标准化回收工艺回收废旧电池。与此同时,还需要开发和完善电池溯源管理系统,实现废旧电池信息互联网化,规范电池回收市场等。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由省人社厅和省工信厅、省科技厅联合主办,本场讲座为第七讲。省人社厅、工信厅、科技厅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会员企业代表及有关院校师生代表等200余人现场参与互动。

    南方+记者 杜玮淦 实习生 赵晓婧

    【作者】 杜玮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