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建议  >  观点建议详情

院士观点丨李泽春:以科技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2-05-13   澎湃新闻   阅读量:90

    李泽春倡议:
    以科技筑牢防灾减灾
    第一道防线
    减
    轻
    灾
    害
    风
    险
    守
    护
    美
    好
    家
    园


    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

    李泽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重。其中,气象灾害在所有自然灾害中的占比很大,约为71%,是当前防灾减灾的核心。比如,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往往由降雨诱发,赤潮、蓝藻等生物灾害的发生往往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
    如何科学认识和防范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李泽椿: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利用规律减少不利影响。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都出现新的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特别是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局地、极端、突发强对流天气等形成的自然灾害,具有连锁性和预报手段的缺失性。把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纳入国家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国家的紧迫需求。做好自然灾害防控,也是相关科技人员和有关行政部门的神圣职责。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自然灾害的防控体系,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和服务精细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坚持依靠科技、立足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建立科学的、技术先进的、服务有效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体系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认识到大气的复杂性和研究问题的困难性,积极探索大气变化多学科融合、多技术结合,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和相关部门对自然灾害的科学认识以及应对能力。把过去抗灾救灾的组织方式提前关口,通过对自然灾害规律的认识研究,形成可预报预警的行动。政府主导制定紧急应对策略,有计划地预防抗灾救灾并进行灾害重建,群众也能在第一时间就地防御。
    我国防灾减灾的发展重点有哪些
    李泽椿:面向2035年,我们需要建立科学技术先进、全面快速有效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程体系。
    针对造成大气、海洋及各种衍生灾害的机理研究和预报预警需求,建设新一代高分辨率、高效率的灾害探测技术体系;发展无缝隙高精度数值预报技术,建立天气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海气耦合实时预报系统;建立局地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针对城市小区域局地极端天气的预报预警系统等,以突破全球灾害性天气、局地突发性强天气事件的预报技术瓶颈;构建基于受灾体或受灾对象的灾害影响动态预报或风险预警技术;开展多灾种、灾害链综合风险的动态评估技术研发,构建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急和后处置决策体系。
    “十四五”是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在监测方面建立完善的天基、地基、空基综合地球信息观测系统,实现灾害潜势、发生、演变的实时、多源信息融合的综合监测与评估;在预警方面,基于灾害监测评估和情景模拟基础性大数据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实时监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标准化的预报预警产品;在服务方面,针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精细化需求,形成动态风险的预评估系统和应对防御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