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和“毒”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院士

2023-02-05   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113

90岁的陈冀胜

是新中国第一批防化学兵

也是我国著名军事化学家

陈冀胜家中的书房

木质书柜占据了一整面墙

透过书柜的玻璃门

很容易发现书名的一些“关键词”:

毒素、生物……

其中

《中国有毒植物》

《英汉生命科学词典》等书的

书脊上

印有“陈冀胜主编”的字样

穷其一生

陈冀胜的志向

“就是让我们国家的

防化盾牌更加坚固”

“我们二话不说都去了”

1932年

陈冀胜出生于天津

抗日战争爆发后

随家人辗转到重庆求学

1948年

成绩优异的他

被保送至复旦大学

“当时在国统区就业很困难”

虽然对新闻专业更感兴趣

但陈冀胜还是听从家人的建议

选择了化学系

“其实当时我对化学不太了解”

陈冀胜笑着说

说明: 图片

陈冀胜年轻时的照片

求学期间

陈冀胜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

“国民政府大量发行金圆券

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陈冀胜的哥哥

曾在西南联大就读

“我哥哥是学校学生会负责人之一

从他那里我对中国共产党

有了初步的了解

受哥哥的影响

陈冀胜在学校里参加

各种读书会、时事研讨会

宣传进步思想

1949年2月

他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

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

一腔热血的陈冀胜动员

8名化学系的同学一起参军入伍

“起初我以为要到前线去

后来接兵干部告诉我们

希望我们能去新成立的化学兵学校

我们二话不说都去了

谈起这段经历

陈冀胜言语间掩饰不住自豪之情

在清华园完成学业

陈冀胜被安排前往清华大学

完成中断的学业

1952年夏天

陈冀胜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

回到化学兵学校担任教员

返校不久

他就接到参与筹建

学校化学研究室的任务

这个研究室

就是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的前身

“这是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我一口就应了下来”

陈冀胜记得研究室主任是黄新民

一位化学专家

“他带着我们去

当时科研体系比较完善的东北

考察了几个月

我们的介绍信上‘职位’一栏

写着‘研究员’

接待单位很惊讶

怎么来了这么多研究员

结果一看

都是小伙子”

说到这里

陈冀胜忍不住哈哈大笑

在黄新民的带领下

这群小伙子一点点搭建起

化学研究室的四梁八柱

中国防化科研事业蹒跚起步

破解侦检包的“秘密”

当时学校接到命令

要抽调400名学员

前往抗美援朝战场

进行化学侦检工作

但学员们没有配装任何化学装备

陈冀胜和其他教员决定

拆解3个在前线缴获的

敌人的侦检包进行仿制

陈冀胜回忆

侦检包里装的是透明玻璃管

说明书上只简单说明

玻璃管压碎后遇到毒剂

会产生变色反应

并未标明里面的成分

“我们实在没办法

只能一边查资料,一边做实验

摸着石头过河,连做梦都在琢磨

两个月后

陈冀胜和其他教员终于破解了

侦检包的“秘密”

在学员启程前将400套侦检包

交到他们手中

“后来我们‘乘胜追击’

开始着手研制

我军正式的侦检装备

某些方面比当时敌人的侦检包

有所改进

比如能检测出一些新型毒剂”

1年后

我军正式的侦检装备“石鹰1号侦检器”

被送往抗美援朝战场前线

十年时间编写“毒”书

翻开陈冀胜主编的

《中国有毒植物》一书

里面收集了我国101科

943种有毒植物

此书1989年

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至今仍是

中国关于有毒植物的权威专著

说明: 图片

陈冀胜酷爱看书(视频截图)

20世纪70年代

国际学术界开始关注

植物毒素种类的多样性

陈冀胜发现

我国没有相关专业的权威书籍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

开展有毒植物调查

刚接手这项研究工作时

陈冀胜信心十足

原本他和同事都乐观地认为

书会在“两三年之内完成”

孰料为了编写这本书

陈冀胜花了整整10年时间

“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

生物体内的毒素种类

非常复杂”

对植物学并不熟悉的陈冀胜

带着调查团队

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寻找各种可能有毒的植物

一边采集样本请植物学专家审核

一边进行实验

被同事们戏称为“神农”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看得远会走得更远

“搞科研要拓宽视野

了解全貌

要符合国家最迫切的需求”

秉持着严谨的科研态度

陈冀胜与“毒”打了一辈子交道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说明: 图片

陈冀胜退休后依然在参加研究工作(视频截图)

退休后

他也没有中断科研工作

78岁时提出研究所要开展

合成生物学的研究

“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放在

自身研究课题上

应该放眼科技发展的

大方向和最前沿

说明: 图片

如今

耄耋之年的陈冀胜

每天还花费大量时间翻看各种书籍

查阅最新论文

了解前沿动态

每当有新的发现都会记录下来

与学生分享交流

“研究队伍不求体量大

但要有足够的力量传承下去

因为军事科学的发展是

源源不断、没有终点的

事业后继有人是我最大的期望

说这话时,他语气坚定

说明: 图片

    人物介绍

    陈冀胜,生于1932年,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技术一级、文职特级研究员,曾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院政治委员、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天然药物》《应用化学》《J. Nat. Toxins》《J. Med. Chem. Def.》编委、学术顾问等。从事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毒素、化学生物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主编《中国有毒植物》《英汉生命科学词典》《化学、生物武器与防化装备》《反化学恐怖对策与技术》,参编《分子药理学》《海洋生物毒素学》《Toxin-Related Diseases》等。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校友总会 解放军报 CCTV军事 清华大学编辑: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